新基建与综合能源服务圆桌沙龙:新基建如何赋能能源转型?
9月27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与中电联售电和综合能源服务分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暨云博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能见App全程图文直播。
在数字经济与综合能源服务分论坛上,几位专家出席了新基建与综合能源服务圆桌沙龙,就新基建与综合能源服务的融合等话题展开探讨。他们分别是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万通新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万通数科CEO张伟、秦淮数据集团副总裁王海峰、威胜电气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蓓、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崔丽。
以下为部分沙龙内容实录:
于德翔:今年3月4日,政策层面提出了新基建7大行业的论述。此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充电桩的,既不大又不新的行业,怎么突然成为新基建了呢?
我认为,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很小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是一个支撑网,其后面支撑的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后面支撑的是新能源。此后,政策又提出了大循环和内循环,新能源、新交通双向融合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行业。此后,这被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很多人又给我打电话,他们疑问,在报告当中为什么把充电桩写进去。我分析认为,无非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经济下行中的三驾马车只剩下消费了。而家庭最大的资产是房子,第二是车子,房住不炒,所以房地产不可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最大的引擎了。于是不让换房子就换车,那么,到底换油车还是汽车?现在看来车越来越好,电池越来越棒,可能充电的问题成为最大的一个短板,所以新基建提出了好多项目。包括这么多年做综合能源,我们不是从0开始,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数据化改革和提升,所以需要更多场景化的东西。数据用的数据机房是箱式的,高铁也是箱式的,变配设备是箱式的,储能也是厢式的,恰恰我们做的这两块东西能够助力改善这些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张伟:我们公司从2019年中国新基建元年也开始布局新基建领域,主要从传统地产综合体向数据地产的拓展,这是我们的一个新的战略。其实从企业端来说,我们只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消化刚才国网讲的三个流,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能源流,一个是价值流。从企业的角度是怎么把价值流创造出来,我们关注是两个循环,一个是产业链的纵向循环,我们以IDC为主业,从纵向角度来说更关注怎么平滑整个投资中心的回报,其实整个IDC的投资周期很长,模组很专业,如果叠加能源管理和网络安全,其实企业是关注的。
第二个是产业协同,万通是不是可以把场景贡献出来,在这个上面也选择国家电网合作,去找产品。如果是在城市、物流和数字地产都能把管理植入到自己的场景中,这就是企业最关注的。讲到底,无论是在产业纵向横向都去把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也好,作为一种产品也好,作为一种价值的创造也好,我们企业做好企业的事。
王海峰: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新基建简单来说是逼着我们这个行业强制性升级,有挑战:一定有大量资本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会加入,必然会导致这个行业里面在一定程度,在某一个时间领域空间范围必然导致运行,简单来说市场一定是价格会拉低,竞争会加剧,加剧就会导致哪怕价格利润率低一点也做。我认为在这个区域并存的事情是说市场有大量存量市场。
张蓓:谢谢。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加速国内新基建循环,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和连接下一个时代到来的准备。我认为这对企业不仅仅是一次企业升级转型的好机会,更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就威胜利再生新基建的领域当中目前比较侧重在轨道交通和IDC数据中心,那么我想重点谈谈在5G这个市场领域里面大家都知道的是高能耗、占比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扩容以及智能削峰和负荷等等方面问题,包括感知用电和电池资产利用最大化,还包括新能源利用的节能降费等等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综合能源可以做的,也是综合能源应该做的。在新基建的赋能下面,我们其实更多期待是有这样一批号召能力强,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带领大家一起整合事业资源,一起服务于不同场景和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真正与客户共赢产生1+1大于2的这个结果,谢谢主持人。
崔丽: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其实中兴通讯应该来说在DICT领域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的服务,所以说新基建里面的5G人工智能,包括大数据中心还有工业互联网的一种,应该说我们都有涉猎,其实我很想说在整个新基建跟包括能源互联网相融合的过程中,大家的本质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做出最优的决策需要怎么样,第一个他应该获得最多、最全面的、最准确的、最及时的信息,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他应该有非常理性的思维,第三步他应该非常有经验,比如杜院士他非常有经验,相对来讲他能做得出去最优决策。
实际上我们谈的所有新基建行业赋能转型,本质目的将想达到这一点,为什么新基建可以做得到?5G可以保证协同其他技术,比其他技术提供更高、更快、更及时、更全面、更可靠的一个数据。第二步我们的大叔据中心包括我们相关的一些应用可以保证数据的触底尽可能理性处理。第三个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大量经验积累才有可能让人工智能真的变的很智能,数据不足的时候其实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会慢慢成长。我想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本身就是用能的,我们刚刚前面领导也讲过了,无论5G基站还是数据中心其实都是能耗大户,刚才这位领导说数据中心耗能有多严重,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概念,为什么放到阿拉斯加?为什么放到一个非常冷的地方?为什么放到贵州?就是因为他能耗高,所以我们如何提供及时、柔性跟他的需求相匹配的高能量的供应,而且他动态随时变化,这个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当然他们自身也需要节能低碳运行,第二个赋能,新基建反过来可以给整个行业进行赋能,像我刚才说的新基建给能源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就是让你有更多、更快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更可靠的数据,让你有更大的算力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我们用人工的技术可以进行机器学习,更为重要的一点是5G技术带来的连接就像人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还有反向的控制。所以说未来我们可以想象的整个的一个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于德翔:谈到能耗我从两个点上来说,一个是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现在看来从电网来讲是最大的一个增量,但是这个增量能不能走得动现在看来很难,比如一个小区域一百台车,同时回到小区开电网,电网受不了。最简单的我们不能采用无序的充电桩,建设一个和电网协同的充电网,这个量有多大?如果按照国家规划30度电,一年刚好是1万亿度,我看了看去年网上说的总电量9700,这一块翻一番。如果大家用电的时候我们不用电,还可以卖电,这样就形成了对电网的一个支持,第二块从节约电的角度来看,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发展跟储能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储能,如按照一个车50度电,一辆车就是51千瓦时,中国总装级就是20千瓦时,现在看来他就会推动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发展,所以我们从特锐德这个角度就把配电、充电、储能等所形成一个产品,我们叫多站合一的微电网直流电网。什么概念呢?我们光伏发的电,过去是没有负载的,所以我们必须进入逆电转化,每一次大概损失5%-8%,如果有直流负载,光伏发直流电,不用任何转化直接使用,可以大幅提高发电量。
张伟:我说两点,第一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还是贡献了我们的资源禀赋和场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从地产,现在是三个地产业态融合出发,我们希望把三个地产业态全部拿出来,不管是做试验田还是标准还是可以批量把技术应用下去,所以我们的思路是这样,我们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大的角度来说还有接近一万亩地,所以我们可以由一个很好的机会从一个造城的角度出发,底层规划设计的角度可以做能源管理的最底层规划设计,比如现在整合IDC资源有5-10万的体量,这个体量如果把能源管理技术应用下来,中国有四千万方的园区,是不是在这方面做一个集约集成,这是我们从企业发展的思路出发。
王海德: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数据中心的典型特点是什么特点?第一点是整个全年的用电组合相对IT是比较稳定的。第二点,他所产生的能耗和应用有关,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造成好多年前就用过储能技术,只不过没有用电池,可能用的是冷冻或者是蓄力。
张蓓:谢谢主持人。我认为从所有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从初始到进入新领域、新基础的应用,这有可能在项目前期增加一定成本,但是整体看是节能和经济的。另外由于是基于服务的这样一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我想重点强调一下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的智能运维,那么我们通过各种配电系统的传感和通讯的设备把各个数据传输到平台,实现系统全方位的监管以及一站式的运维托管,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谈谈基于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评价效果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一个变化我想在新基建的实际运营当中应该是要积极的部署多样的、灵活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另外一个就是分布式光伏和微电网的大量应用,打通能源联合信息流这样的交互通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新基建节能增效带来更好的目标,谢谢主持人。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