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碳交易市场 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英大集团服务“双碳”发展愿景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作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重要股东之一,英大集团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作主旨演讲,表示将为产业链、能源行业、社会各界提供绿色金融和碳资产管理服务。
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相关政策文件有序出台,助力落实“双碳”行动。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对落实“双碳”工作作出顶层设计。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明确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
英大集团心怀“国之大者”,在“双碳”领域一直努力打造碳交易与碳金融、绿色金融的央企标杆,全面布局、精心组织、扎实行动,今年以来取得一系列成果。
服务用户群平台优化再升级
2021年3月,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碳资产管理平台”)上线,为服务“双碳”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为更好服务“双碳”愿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英大集团以各界碳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对碳资产管理平台进行迭代更新。
今年8月2日,碳资产管理平台服务再升级,演进为碳资产管理、碳分析、碳查查、绿色评级、绿色金融、碳交易六大功能模块,集“算碳、观碳、管碳、融碳、易碳、降碳”为一体的“碳管家”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体四翼”总体布局下的碳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平台注册企业可依托平台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摸清家底,全面监测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有效落实,压紧压实各层级的约束性目标任务。此外,还可以全面反映自主减排贡献,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通过应用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减排资源投入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碳资产管理能力,实现碳履约成本最小化、碳减排项目收益最大化。
目前,碳资产管理平台在“算碳、观碳、管碳、融碳、易碳、降碳”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已融入25个行业碳排放标准,8类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实现精准算碳;使用户摆脱海量数据的困扰,对自身或所辖区域碳资产、碳生态一目了然;支持微观企业碳管理、集团用户碳管理、供应链碳管理以及政府宏观碳管理;为市场碳金融机构提供经过评价的优质绿色客户,为平台优质绿色用户提供优惠的碳产品;一键完成全国及全部地方试点交易所开户;为平台用户与绿色技术服务商智能提供技术撮合服务,降碳能力、成本、时间一目了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客观、直观、精准的碳核算评价体系少不了。电力大数据实时性、精准性和普遍覆盖的优势,在碳排放核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6月3日,英大碳资产联合厦门供电公司以电力大数据融合链接煤、油、气、热等其他各类能源消费数据,建立首个专业模型绘制电碳生态地图,实现从电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高效服务政府决策施策和社会用能转型。为厦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精准赋能。
丰富产品线多元领域迎突破
英大集团组织集团各金融单位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国网英大集团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及《英大集团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条)》中列明重点工作任务相关成效,明确各金融单位的绿色金融业务着力方向和重点工作,搭建集团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首次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集团年度综合计划,统筹协调绿色信贷、绿色票据、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投资等各项业务发展,使集团各金融单位形成助推“双碳”行动的合力。
中国电财开展“电子商票+买方付息贴现+绿色票据贴现”组合金融业务,累计投放“双碳”贷款141亿元、完成绿色票据贴现7050万元。英大财险高效推广抽水蓄能电站、光伏风电设备及新能源汽车保险。英大信托先后落地多个全国首单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英大证券完成的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绿色公司债券,为国网系统内单位首次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绿色公司债券。国网租赁发行全市场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和全国首单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英大产业基金设立绿色专项产业基金,目前已完成商业条款谈判和基金募资工作。
英大投资加大与同业、兄弟单位的合作力度。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与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推进基于该行普惠金融业务场景的相关合作,还将绿色金融产品纳入集团与兴业银行总行的合作框架。积极推进与英大保理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在保理通产品、应收账款保理、质保金保理、电费保理等业务场景以及风控、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合作。
英大保理则以绿色保理为主攻方向,重点落地新能源发电企业应收款保理及国补资金保理业务,此外,针对新能源电厂建设需求陡增产生的资金缺口,联合发电集团项目公司开展联合保理业务,上半年绿色保理规模15亿元,储备项目突破40亿元。
构建生态圈赋能行业新发展
上半年,英大碳资产为宝胜股份颁发了第一个企业绿色评级证书,根据绿色企业认证结果,中国农业银行江苏宝应支行对宝胜股份发放了5000万元贷款,而借助绿色企业认证实现与核心企业、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多方联动的首款贷款类服务产品--“碳e融”也正式落地。
绿色企业认证通过使用英大碳资产自主构建的绿色企业认证评级标准,对国网供应链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和认证。
根据绿色评价结果,不仅在国网“智慧供应链”体系中对绿色评价较好的优质供应商给予采购倾斜,还可以让企业获得更优惠的绿色信贷服务,在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绿色项目进行资质审批时提供依据。
自“碳e融”上线以来,英大碳资产与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商业银行试点推行“碳e融”绿色供应链业务及可持续挂钩信贷业务,新增线上供应链金融授信规模5亿元,实现投放规模8000万。通过开发碳e融系列产品,英大集团推行普惠、信贷、增信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业务,逐步形成国网英大金融板块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落地,“双碳”概念股成为资本市场当前和今后长期的投资热点。5月9日,长三角金融中心携手华证指数成功发布了碳中和指数(SSI.995035)及碳中和300指数(SSI.995036)。该指数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个完整覆盖碳中和领域的可投资主题指数,填补了市场空白。
碳中和指数一经发布就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万得、恒生等多家主流金融数据平台已将该指数纳入展示,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双碳”领域的重要投资指数指标。各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出对于与长三角金融中心共同开发指数挂钩金融产品开发的强烈意愿。其中,与中信证券合作发行的碳中和指数挂钩收益凭证已于11月成功落地,上线即售罄。
自发布至今,碳中和指数实现收益31.07%,碳中和300指数实现收益35.31%,显著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99%),领跑资本市场。
“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目标扎实推进,英大集团深度服务主业、深耕产业链和能源行业,为实现“双碳”愿景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