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榜样】常州公司地调班:守护电网安全 护卫龙城璀璨
在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传承千年的季子故里,有这样一个20人的团队:平均年龄35岁,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复杂的电网运行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牢记守护常州电网安全的使命,用行动全力护卫着龙城大地的璀璨光明。这个团队就是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度班。 “五一”前夕,该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坚守岗位护安全 2022年10月底,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经济慢慢复苏,常州供电检修、启动工作集中开展,短短20多天里就有4座220千伏变电站投运,扩建、改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还有线路首检、母线轮停、保护校验等工作票上百张。此外,需要配合12家高压用户启动并网,助力十个重点项目投产,调度任务十分艰巨。 然而,此时的地区调度班受疫情影响,原本10人轮流在岗当值,却一下子倒下了6人,仅剩杨艳、周乐、何一成和彭建宇等4人。 “工作繁重我不怕,最怕的是身体扛不住。要知道,我们肩上可担着整个常州电网的安全啊!”副班长杨艳回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该班4名成员两两一组,展开一场“接力”。他们尽可能地细化方案,并与现场加强沟通联系,值班室虽然只有两人,但电话铃声、交谈声不绝于耳。 为了做好防护,他们除了喝水吃饭,其余时间均不摘口罩,哪怕脸颊上压出了深深的红印。他们与送餐人员约定,敲三下值班室大门便离开,等人走后他们再开门取餐。“像是地下工作者接头,我们当时是名副其实的‘电网大熊猫’。”何一成笑着说。 这样高负荷运转的工作持续了6天,该班组其他成员陆续康复前来上班,一直坚守着的4人,绷紧的神经才松了下来。 创新研发提质效 4月24日,金开新能(常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新能源接入评估系统提交方案后,通过系统算法,秒级得到了答复意见,为其后续工作的推进节约了时间。 过去,用户想要申请新能源接入电网,前期需要跑不同的部门提交材料,经过供电公司测算评估后才能拿到答复意见,费时费力。 面对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并网需求快速增加的新态势,作为电网运行管理者,常州供电公司地区调度班及时提出研发一个系统,用于评估新能源是否能够安全稳定接入电网。副班长韩洪兴随即带领胡佳玮、吕万等青年骨干成立创新小组开展重点攻关。 “在后台预设用户线上办理模块,这个最为简单,但要快速答复给出接入意见,则需通过电脑算法运算,而运算的基础是各项数据,这就有点难办了。”韩洪兴介绍,数据的来源涉及到营销、设备、发策等多个部门,涵盖用户资料、设备资产、未来电网规划等多个方面,有上万条。于是,他主动承担了和各个部门沟通的工作,历时两个月终于协商达成一致,使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庞大且繁杂的数据,需要抽丝剥茧般地细致分析整理,胡佳玮和吕万领下了这一任务。一天,两人在整理、录入时,系统突然发出告警,有一条分线显示新能源接入容量超过定量。 “这怎么可能?赶紧查查,看看是哪里有问题?你是不是太累了,眼花输错了呀?”吕万仔细核对输入的数字,发现没有错;又查看是否填错模块,也不是。这可把他急坏了。 “会不会是数据本身有问题呢?”韩洪兴提出疑问。胡佳玮和吕万细致复查,终于发现原来是用户上报的数据中,计量单位搞错了,一下子相差了10倍!在后续工作中,两个人便更加细致,历时4个月完成了庞大的数据整理、录入工作。之后,他们不断实践论证,耗时1年左右,终于将系统研发成功并于2020年上线应用。 “系统实现了对新能源电站接入电网的主动管理,构建起了覆盖多部门的全业务合作体系,缩短了供电企业与用户间的距离,提高了电网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添了砖加了瓦。”韩洪兴表示。 该系统获得了第二十七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互帮互学育人才 今年45岁的黄科在电网调度运行岗位上已经工作22个年头,凭借刻苦努力,已从最初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地区调度班班长。 2014年,黄科作为教练参加了全省电力调度员技能竞赛,在5个多月时间里,既当选手制定学习计划、答疑解惑,又当“后勤”做好保障工作。一场比赛下来,他整整瘦了7.5公斤。而对待平常工作,黄科也总是一丝不苟,22年来,他年均执行倒闸操作1.1万余项,发布电网风险预警200余条,编制新设备启动方案20余个,编制事故预案数十份。 汪征是班里的青年骨干,对业务很是钻研。他上班有一个习惯,每次都要查阅各级调度的调度日志,包括省调、网调和国调,同时收集各个地方的事故异常进行分析,并将常州电网的每条线路、每个变电站都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对电网中的危险点、薄弱点更是了如指掌。 2020年5月,常州220千伏魏村变电站进行全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涉及的停电设备较多,尤其是220千伏母线停役会带来整站全停风险。一天,汪征突然接到现场电话:220千伏开关间隔发现缺陷,需要用备品更换。事发突然,现场没有准备,如果这次改造无法解决,需要重新安排停电窗口,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设备重复停电。虽魏村站远在郊区,但汪征还是决定去现场实地考察一番,重新考量可能需要增加的陪停设备,重新安排二次屏位、电缆敷设的施工顺序。此次改造期间,汪征累计提出优化调整停电安排34条,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停电带来的影响。 此外,汪征还与青工尹家明组成“一对一”能力提升小组。每当他分析常州电网接线图、研究如何协调负荷时,尹家明总会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讨教。今年3月,尹家明也参与到了国网总部科技项目攻关中。 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工作环境下,该班组先后培育出“国网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人、“国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2人和“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