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继续加码煤电项目 投资将无法收回
能见App讯:6月15日上午,在以“十三五”期间煤电产能过剩应对之道为题的媒体交流会上,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如果企业继续加码煤电项目,投资回报率将不超过2%,甚至出现负回报率。
能源基金会(The Energy Foundation,EF)是一家非政府、非营利性机构,1991年成立于美国,是对可持续能源感兴趣的几个主要基金会的合伙同盟组织。能源基金会的目标是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动一些未来清洁能源重要组成技术的应用。6月15日上午,能源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媒体交流会,探讨“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如何应对煤电产能过剩难题。
会上,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以“十三五”煤电规划调控目标与政策建议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此次“史上最严”煤电调控政策已经拉开序幕,但是调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主管部门应及早明确“十三五”煤电规划目标和调控政策,从而进一步向电力行业和地方政府发出清晰的政策信号。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主要耗电产业即第二产业持续萎靡,正是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生成的主因。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社会整体用电量很大程度上将会延续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态势,以作为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呼应。其带来的后果,就是火电机组运行小时数的持续降低,乃至对整体电源的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不断挤压。
从满足电力需求和保障资源充裕度的角度看,若“十三五”期间需求年均增长2%左右,2015年煤电机组装机规模即可保障电力供应;从政策稳健性角度看,按需求年均增长4%规划,2020年9.2亿千瓦煤电即可充分保障电力供应。
袁家海认为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能成为继续大建煤电的理由,而煤电比重过高恰恰是当前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的主要原因。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规划与保障,必须从电源结构、电网结构、需求响应、运行方式和市场开放多方入手。
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若现在在建、待建的煤电规模全部建成,即使经济性较好的山西、内蒙、广东等省份的煤电项目也将面临投资无法收回、资产搁浅的风险。袁家海表示,即便现有调控政策执行到位,环评造假、不合格项目被取消或延后,2016-2018期间每年新增5000万千万煤电也已成定局,2018年煤电装机将达到至少10.3亿千瓦,已严重过剩。
袁家海建议把2020年电量型机组规模控制在9.2亿千瓦内,利用小时数保持在4500小时左右,这样总体能具有较好经济性。把电力型机组规模控制在8000万千瓦左右,承担备用和系统灵活性服务,保障可再生能源并网。
现有调控政策应适时升级,应制定定量化、可分解、可评价的煤电调控目标。袁家海建议主管部门应适时将“三个一批”的煤电调控政策升级为“不批新建”,结合电力体制改革构建电力型煤电机组的商业模式,稳妥推进电源投资机制由“计划”向“市场”的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