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战略 新蓝图” 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峰会五大热点
10月11~12日,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峰会在江西赣州隆重召开。50余位行业主管领导和资深专家、350余位企业高管及行业嘉宾汇聚一堂,共话新时代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
从2012年至今,“中国汽车产业区域峰会”的足迹遍布广州、常熟、当涂、西安、福州、湘潭六大省市,切实推进了区域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省内城市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国内汽车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典。
2018年,汽车产业区域峰会选址江西赣州,依托华东南区域优势和良好工业基础,高度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权威剖析中国汽车工业转型趋势及发展环境,有力支撑行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热点一:全面透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共进新时代
2015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市场推广占据全球总量的5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建立。但是,结构性产能过剩趋势已现,区域产业建设并不协调,核心专用部件创新能力仍然偏弱,尤其是面对更加开放的对外改革,中国汽车融入世界体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挑战和发展困境,峰会特别邀请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全面审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并指出最迟到2025年电动汽车使用成本将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燃油汽车,最终通过较为平缓的过渡实现颠覆,这一变革趋势没有悬念,电动化和智能化作为实现变革的重要支撑,中国如果能牢牢把握基于,必将占据工业革命的主动地位。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脉搏,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基于中美贸易战争和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深入剖析中国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格局的历程、成长与转型,同全球汽车产业的竞和博弈将成为未来的唯一发展路径,共创互惠互赢的合作局面。
“在中国经济新时代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高端汽车进口步伐会加快,外资股比限制会更加开放以加强产业链,西部地区将进一步加强进口口岸等建设,高标准自贸区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汽车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开放力度将进一步显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金瑞庭博士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详细解读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连庆峰和国机汽车股份总经理夏闻迪分别从产品技术和创新模式角度全面阐述了北汽新能源和国机智骏的发展历程和产业规划,技术升级、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重中之重。
热点二:合议技术提升之策,共谋新战略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基本固化,电驱动系统仍然处于激烈竞争态势,将成为未来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升级热点。峰会聚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从驱动电机、控制芯片、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价多角度系统深入探讨技术开发进程和产品迭代方向。
博格华纳高级市场经理孙树强以eGearDrive电子驱动桥系统方案设计为核心,重点讲解博格华纳在驱动电机领域的最新进展:电驱动集成化是大势所趋,通过采用矢量电机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尤其是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的推进,可以实现最大的协调优化。
“我们通过10余年的艰苦攻坚,已经在车用IGBT领域进入全球前十,突破了跨国企业的技术封锁,并在国内外多款新能源车型实现搭载。目前,我们也在开展碳化硅产品的研发。” 嘉兴斯达半导体CEO沈华向与会企业系统分享了自主控制芯片进展。
同时,阳光电动力研发副总裁宁德胜结合最新的电机控制系统进展,提出功能安全监控、800V高压大功率控制器、元器件高利用率及健康监测将成为电控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
“48V微混集成系统作为德尔福的主推方案,在安全性、节能性、清洁性等方面具有众多优势,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搭载48V微混系统的车辆将达到1700万辆,整体可以实现10%~15%的节油效率。” 德尔福动力推进系统高级工程师吴煜琪全面讲述了德尔福48V系统的集成化解决方案。
此外,中汽中心试验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孔治国针对电驱动系统测试评价做了主题解读。“测试体系同国际测试项目同步,主要包含输入输出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至于试验评价,则从经济性、动力性、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智能性六大方面评估,为行业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
热点三:同论市场博弈之道,共绘新蓝图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门槛提升和财政补贴退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化竞争,系统解读差异化竞争策略、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法规趋势成为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效保障。
江铃新能源副总经理雷芳重点围绕产品差异化、车电分离模式创新进行阐述:江铃新能源主打A0级电动轿车,精准切入高性价比市场,定位城镇小康家庭和市区上班族。车电分离集合了换电站、网约车、共享出行等模式,从而实现金融领域的创新服务。
“合众新能源将电动汽车确定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高度围绕用户体验搭建整个生态系统,通过让电动汽车能够时时在线,实现人、车、生活的融入。”合众新能源高级副总裁戴大力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与应用,细致分享了合众新能源的生态圈架构。
孚能科技(赣州)副总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俊伟结合零部件产业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供应链体系: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成本管控变得尤为关键,孚能重点从自动化生产、规模化供应、原材料管理、再回收封闭体系加强供应链建设,有效控制成本。
“消费主体从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消费区域从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转变、消费形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选购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长远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技术的突破或者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国家信息中心新能源业务副总监殷丹深入分析了市场环境。
此外,产业政策趋势始终强烈影响着市场发展,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提到:加大对外开放将深度变革行业格局,投资管理改革将继续退工产业有序发展,补贴政策仍以提升质量和性能为核心,后补贴政策将持续推动产业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
热点四:聚焦专家咨询座谈,论道赣州产业
赣州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千亿集群建设下,积极凝聚行业智慧、剖析区域形势,对助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首先,汽车产业是花大钱的,赣州需要把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搞得更清楚;其次,从供应链体系来看,需要发挥区域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最后,在起步阶段要大力引进在国内外有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才能真正支撑产业集群的长期发展。”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针对赣州产业现状,发表了切实、独到的看法。
法士特原董事长李大开从汽车零部件产业角度着重提出:赣州市要重点打造全系统的新能源动力总成;同时,可以考虑先从商用车领域入手,逐步扩大市场格局;最后,轻量化作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之一,赣州应该考虑引进或加强轻量化基础产业,提升支撑优势。
“新能源汽车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应该大力推动看得见的,加快孚能这些企业的发展。只有抓住看得见、打造赣州加速优势,才能保障未来的快速提升。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还是产品水平和质量,一定要高平台、新技术、长战略。”陕汽原董事长张玉浦也中肯建言。
中汽咨询委主任安庆衡总结道:赣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通过专家的坦诚交流,整体规划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修订,以期对赣州市的产业发展真正起到推进作用。
热点五: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助力汽车发展
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顾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梳理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
中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专题报告“改革开放四十年汽车工业发展回顾与思考”中指出,经过60余年几代汽车人的不懈奋斗与坚持,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网联领域具备了一定国际影响力。面向更加严峻的汽车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压力,要继续大力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建设,高度重视体制改革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
同期,2018版《中共汽车工业年鉴》正式发布,结合产业及企业需要,《年鉴》在区域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等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年鉴》隆重召开“专家受聘仪式”和“年度表彰大会”,为多年来支持《年鉴》工作的权威专家、特约编委、优秀联络员和优秀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打造中国汽车变革“风向标”,助力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区域峰会将继续保持战略高度,深耕产业发展,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时代方向!
2018年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订阅咨询:
联系人:韩理想
电 话:15620698826 022-84379222-1829
邮 箱:autoyb@catarc.ac.cn 5764903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