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迅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部件产业化项目)取水许可批前公示

兹有浙江迅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部件产业化项目)向本机关提出在瑞安市塘下镇城东新下河镇东村段取水许可申请,年取水量4.3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建筑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因可能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现予以公示。 凡是与本行政许可项目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以及其他

长治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信息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规定,国家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目前,我市具备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企业2家,具备新能源汽车回收资质的企业1家,信息如下: 一、长治市承华循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地址:长治市上党区西火循环经济产业园 回收资质:报废机动车(含新能源汽车)回收 业务电话:0355--80868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2024-05-22    点击数:2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4-0000081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24-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

关于报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承诺公示材料的通知

接市通知,江苏省工信厅计划于6月下旬公布第九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承诺公示企业名单,请我县有意向企业根据《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见附件)向县工信局报送承诺公示申请材料。材料报送截至日期为2024年6月4日。   联系人:桑凡轩;联系电话:18861934988; 联系邮箱:gxjhyk@163.com 。   附件:《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

宿州版“以旧换新”方案来了!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宿州市商务局结合我市汽车、家电(家居)、家装厨卫等消费品市场的情况,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宿州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实施。 《工作方案》着力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3项领域,围绕高品质供给、便利化回收、政策性激励、规范化拆解4个方面,用好财政、金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能见App 2018年9月4日 516

9月4日至5日,2018中国(青海)新能源企业家峰会在西宁举行。

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世霖: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黄世霖,来自宁德时代。今天非常荣幸受管委会和组委会的要求,来这里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现在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因为我国政府的高瞻远瞩,超强谋划,在全球建立了最为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从整个政策支持体系里看到,从宏观综合政策到行政管理政策到推广应用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和基础设施政策,政策是非常完备的体系,奠定了在国内形成非常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环境。这几年,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非常快。

在政策扶持下,我国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数量飞速发展。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8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的占比达到75%,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一定会超过100万辆,甚至有人预测会达到150万辆的规模,发展非常快。

同时,我们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从续航里程一开始的150公里,到现在主流的基本上都达到4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与传统车的销售占比来看,从1.53%到2018年接近3%的状态。单个企业生产量从1万辆逐渐达到1年能生产15万辆的规模。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不断成熟、成长。

从动力电池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成长非常快,成本降低非常多。从正极材料来讲,现在逐渐走向高镍的三元材料,最近大家谈的很多的811,从负极来讲,材料已走向量产,电解液、薄膜等,我们希望在2020年之前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从成本角度来讲,到2020年时,基本动力电池的成本一定低过1块每WH。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也不断清晰,最后是固态金属电池。

从产业规模的增大来看,尤其是2017、2018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我国动力电池的出货量目前是全球第一,从2015——2018国内前5名动力电池企业出货情况可以看得出来,一是集中度不断提升,二是量不断增加。2018年1——7月,我们的出货量达到7.8GWH,下半年出货量产能会更加释放出来,今年我们有机会出货达到去年的两倍以上。

总体来看,国际社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高度评价,各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国,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方向,不少国家已经出现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我们现在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好迎来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着建设汽车强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其它汽车强国在同一起跑线,三是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这几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突破,四是在智能网恋汽车所需的信息、IT互联网等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有一定优势。

蓝天保卫战在短期来看是为货车电动化带来新的机遇,将来国家要推广的船舶电动化,储能产业也开始逐渐起飞。从这个角度来讲,都是围绕蓝天保卫战这样的政策和方向来做。

为蓝天保卫战提供先进的产品,从机车角度来讲,我们配套了非常多款的物流车、环卫车,大家将来会看到在市场上会非常多。

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竞争开始非常激烈。如何站稳国际领先地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跨国汽车巨头开始发力,陆续推出全新设计车型,这对2020年以后补贴完全推出以后,关税继续下降,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形成很大竞争。风险预测不足,这几年动力电池和汽车上非理性投资已经形成非常大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目前也在逐步凸现。新能源汽车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不够,需要加速,尤其是充电便利性非常不足。

2017年12月德国宝马将他们的四缸大厦改为电池大厦,从全球来讲,大型车体已经确认电动化才是未来,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欧洲、美国、日本都在积极开发和应用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电动化技术,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2022年累计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辆,中国市场大概每年还可以保持50%以上的份额,中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市场。

下面来看跨国车企现在都在做什么。跨国车企和我们合作,陆续推出全新设计的纯电动平台车型。以大众集团为例,MEB平台将来会生产超过600万辆,规模非常大,而且它是专门为电动汽车开放出来,成本、性能都具有很大竞争力。以戴姆勒平台的EQ平台为例,销售占比会超过25%。宝马i平台也推出多款电动汽车。2020年以后,国内汽车行业会面对这样的一些国际巨头非常激烈的竞争,我们需要加把劲。但对于动力电池和原材料产业来讲,这是好事,国际巨头的出货量会逐渐形成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速度会越来越快,他们对产品的技术、质量、成本的要求会逐渐起主导作用,对于产业进步非常有帮助,因此新能源产业发展毋庸置疑。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动力电池投资我们已经看到很明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2017年,总结出的产能规划有228GWH,但2019年只用掉了37多GWH,动力电池行业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非常明显,龙头企业的优质产能受到追捧。以CATL为例,下半年产能较之严重不足,龙头追逐效应很明显。中小厂商和落后厂商可能非常难以得到消化,生存空间会受到不断挤压。我们判断,过剩的情况会延续到2023年,很多人说过剩产能是否可以用到储能上去,实际这里有很大的误解,储能电池比动力电池要求高得多,现在1500——2000个循环就足以满足乘用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但储能电池的要求是至少8000个循环,储能电池比动力电池要求强得多。落后的产能可能会逐渐被淘汰。

在政策上,我们也给国家提了一些建议。目前来看,将来国家政策也会往这方面倾斜。一是优化扶持政策,政策要有一定的可预期性和连续性,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国家政策很明显,坚持扶优扶持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全国目标,标志将来会形成2——3家全球知名的整车和电池企业,自主掌控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三是建立比较优势,加大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现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上还有很多空白,比如说管理体系的强制年检查、保险、报废等政策还没完善,这一块在短期内,国家会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总之,新能源产业是前景非常光明的产业,它的追求是对技术上的追求。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三元 / 电动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动力电池 查看更多
资讯

格林美:一季度钨产品产能释放率100%

2024年一季度,格林美业务产销两旺,销售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公司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产品产能释放率达到80%以上,钴产品、钨产品产能释放率达到100%。 2023年,格林美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取得超过17万吨的好成绩,同比增长10%以上。2023年公司通过创新生产新一代产品,占领全球高端市场份额,三元前驱体产能释放率达到了65%以上,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依然表现突出;2

资讯

Mysteel:宏观情绪降温 镍价回调修正

一、行情叙述 4月12日早间,沪镍跌2%,至每吨137,060元。昨晚LME期镍跌3%,至每吨17,800美元。 4月10日和11日国内外贵金属高位回落的原因在于此前驱动贵金属上涨的动力减弱,尤其是近期美国公布的3月非农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超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 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频率和强度预期受挫,有色金属板块走弱。短期关注宏观情绪调整,国内外精炼镍库存变化及消费端边际变化,中长期镍供大于

资讯

锂电池年产量超过6亿只 长虹三杰将亮相CIBF 2024

4月12日,电池网获悉,长虹三杰(展位号:C1T103)将携多款储能核心产品亮相CIBF 2024。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4月12日讯(肖何 北京报道)第十六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 2024)将于4月27日至2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作为本次展会的合作媒体,将派出采编团队对本次参展企业进行全方位报道! 据了解,本次展会有14个展馆,超18

资讯

24.45亿元!厦钨新能年产7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迎新动态

厦钨新能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是福建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4.45亿元,主要建设C、D两幢车间及相关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产7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 据厦钨新能(688778)消息,4月11日,公司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仪式顺利完成。 消息显示,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是

资讯

六冶承建的印尼力勤OBI湿法三期ONC项目选矿系统投料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冶)承建的印尼力勤OBI湿法三期ONC项目选矿系统投料,该项目由建设阶段转入试生产阶段。 据悉,该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第三代高压酸浸技术,生产的混合氢氧化镍钴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元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该项目规划建设3条生产线,年设计产能6.5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将达到12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 该项目部强化时间意识、质量意识,

资讯

Mysteel早读:4月下旬沙钢螺纹钢涨50,国际金属市场普涨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 4月21日沙钢出台4月下旬出厂价,螺纹钢上调50元/吨,盘线上调50元/吨,现螺纹钢3970元/吨、盘螺4010元/吨。4月21日中天钢铁出台4月下旬出厂价,螺纹钢上调100元/吨、线材盘螺上调100元/吨

资讯

三元正极市占率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 容百科技将亮相CIBF 2024

4月19日,电池网获悉,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容百科技(展位号:N2T097)将亮相CIBF 2024。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4月19日讯(肖何 北京报道)第十六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 2024)将于4月27日至2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作为本次展会的合作媒体,将派出采编团队对本次参展企业进行全方位报道! 据了解,本次

资讯

国内首个、世界最大!东方锅炉参建的熔盐储热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名录

4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其中,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锅炉)参建的宿州热电基于熔盐储热的煤电灵活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入选。该项目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项目,也是国内储热容量最大且首个采用蒸汽加热熔盐技术的热电解耦示范项目。 据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除提供熔盐储罐、蒸汽储热换热器、熔盐放

资讯

蜂巢能源前两月全球市占率增长184% 一季度插混市占率逼近13%

据不完全统计,蜂巢能源目前已经拿到了长城、吉利、东风、岚图、Stellantis等主流车企旗下部分热门车型的动力电池订单。随着基地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客户持续拓展,蜂巢能源2024年装机量预计迎来大幅增长。 日前,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蜂巢能源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92GWh,同比增长274%。其中,蜂巢能源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2.16GWh,排名前三。2

资讯

长沙有色院在锂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近年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有色院)在锂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该公司2023年全年完成锂资源项目52项,合同额超2.5亿元,市场占有率约5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沙有色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锂资源开发领域,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技术储备、消化吸收、工程实践和攻关创新,已经形成了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