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内河发展LNG船舶的实践和前景展望

能见App 2018年8月25日 512

“2018 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 于2018 年 8 月 25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大会邀请国家相关部门、国内大企业、国外相关国际能源机构、企业和咨询管理机构与会,讨论天然气、地热能与能源互联网、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和实现途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出席会议并作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论坛跟大家报告一下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在水陆交通运输领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跟大家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

交通运输领域接触LNG,也就是清洁能源进入搅动运输领域,是从道路运输口子上切进来的,到现在为止,江苏省的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车辆,运用LNG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4万辆。7.4万辆分成几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4.5万辆是我们的出租车,传统概念下的出租车,1.16万辆是我们的公交车,真正的专业性运输汽车,客运这一块只有4700多,货运这一块更少一些,3200多,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出租车这一块非常成功,几乎是达到了95%以上,主要原因是因为改造成本低,初期的时候政府给了相当的补贴。

然后,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这一块的非常强大的压力下,又采取了很多的鼓励性的政策。而现在改造下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出租车大概每天油料的消耗这一块,可以节省80块钱左右,原来,如果用汽油的话大概是180块钱左右,现在用压缩天然气的话,只有一百块钱左右,大家算一下账,一年能省两万多,这两万多对于出租车驾驶员来说这个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它的生命力非常强大,我相信即使没有到这个95%以上的比例的话,百分之八九十都差不太多。

第二块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我们的大型公交系统,1.16万辆,几乎占到了我们江苏的一半。这个为什么这么成功呢?是因为很多的清洁能源的车辆的采购都得到了政府的大量鼓励,都列入了政府的预算和补贴。在说这到两块有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可能在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点一下。因为LNG,实际上大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确定的观念,主要是对它的危险性的认识上不是很一致,很多领域,很多专家对LNG的感觉非常危险,但是交通实践十几年下来,可以告诉大家实际上是非常安全的。因为我们是大量在客运的工具上运用,但是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事件,某种意义上它不会比汽油危险到哪里去,所以这一点我给大家说一下。

做得不成功的方面主要是大型货运车辆方面,一个主要是技术上,当时这个过程中没有更好的解决,第二个是政府的补贴政策,另外是后期的改造过程中,天然气的价格正好失去了一个窗口。那个时候油气差价几乎有一段时间倒挂,也造成了我们大型的运输车在这个方面形成了疑虑。与这个同步推进的是我们水上的运输领域的LNG的这条路,我们走了这条路近十年,走得非常的艰辛。

2009年开始起步,我们就在探索,我们江苏省交通厅立了一个科研课题,这个课题叫做水陆领域船舶应用LNG的课题。这个课题我们花的一年多时间研究,有一些成果,四项专利,紧接着我们拿出了第一套船舶双燃料的改造的技术方案,我们也做了一条,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照片的试验船,当时应该说我们自己感觉到还是信心非常满,按照当时的指导意见,我们这条船改造完了以后,只花了25万元,我们感觉到通过市场运营,市场的力量是足以推动这个方案的实施的,2017年,省里面一共是新建LNG船舶24艘,对68艘大吨位内河运输船舶完成了整体LNG的改造,单燃料14艘,双燃料的54艘,改进传播中LNG单燃料中4艘,双燃料是64艘,占了全国的50%,我们全国目前为止也就是两百多艘。我们讲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们的LNG新建和动力更进改进的技术方案可行,已经建成的LNG的发动机的性能和船舶运输的工况和技术安装,这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都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实现了基本的安全和保障。

从这个节能减排的角度,我们来看一下,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明显减少,我们委托江苏省水科院对我们改造过的绿动6022的船舶进行了测试,这是测试结果。我在这里专门要跟大家报告一下结果,测试工况主要是用什么样的额定功率,几个点进行测试,后面是测试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测试值在25%,50%,75%额定功率的情况下,最高的是二氧化硫排放量6.0微克,到了75%的时候是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为2.84微克,即充分燃烧了,动力提高到75%,污染物下降至36.4%。

第二个是一氧化碳方面,测试值基本上差不多,75%的额定功率下,这是我们基本上正常运行这样一个工况,一个是5.66,一个是72.15,基本上也是要达到一个十几倍这样一个水平,PM的颗粒物更加明显了,实际上在零点几,和柴油发动机基本上相差一百倍,两个量级的差别。所以这个结论非常明确。在节能减排方面,特别是在减排方面,它的效果是不需要去怀疑的,它产生的效果和我们原来传统的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排放是两个级别的数量级差别,最起码是两个量级的差别。

第三个是投入运营的LNG船舶,每个月的航行运营成本节约了20%左右。这个上面我们算了一个数字,2016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鸿运2002在这个年份中做了测算,算下来每千公里,一千总吨位的船舶大概是20%,这个20%当中包括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真正节能这一块,可以节到10%左右。在座的院士和专家可能会发问了,LNG怎么可能比柴油节能呢,理论上是不可行的,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道理。现在我们的船用的发动机是三五年前的发动,有的是五年,八年的发动机,现在我们的LNG发动机是刚刚研制出来的,它的节能水平和用能效率比原来大幅度的增加,主要是在这个方面。

此外船舶整体的外观和机舱环境和外观,噪音大幅改进。大家知道我们道路运输汽车是一种工具,但是船舶除了生产工具之外还是老百姓的生活的场所,所以这样一种环境的改善,对于我们提高运输船民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异议。这也是我们在推进过程中,老百姓非常拥护和欢迎的关键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话说,我曾经到了改造过的船舶,跟他们进行了交流,你们以前穿的是衣服上沾满油渍,现在你们能不能穿更清洁的衣服,老百跟我说现在我可以穿西装,我们的内河船民和船员可以穿西装进行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

另外在加气站的建设方面,这也是我们的燃料,改了船,没有气,跑不起来,我们最早碰到一个情况,有一个地方的航运公司主动积极的自己去改了LNG船,非常成功,他认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在自己的公司所在地加的气,跑到江西,没气了,怎么办?当地租了槽罐车装了LNG,结果跟我们讲这是不允许的,这是违法的,只能租了拖轮去把这条船拖回来,这是为什么我讲我们推进过程中的艰辛。这条船不是政府出面改的,企业自主改的,他不好埋怨政府,但是我们这些船都是政府在推进改革,如果供给方面,保障方面做不到位的话,全都是政府的责任。会造成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这个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一会儿回报,这几年我们一共建了十个加气站往前走。这十座LNG的加气站,长江我们建了两座,京杭运河的沿线我们建了八座,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座正式投入运营,这样也保证了我们整个供应得到比较好的一种保障,可以这么说,运行到现在,去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接到一个群众投诉,还是非常理想的。刚刚看到的是我们加气站的基本情况,

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第一个方面是技术的问题,2009年我们提出概念的时候,当时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这个LNG也是刚刚开始,那个时候我们在座的,可能哪一位专家还记得的话,我们国家的第一台LNG发动机,2009年在潍柴生产出来,是配重型卡车的,但是更多的是出租汽车进行了技术改造,所以当初的话我们提出来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科研,出了四个专利,然后出来了一套技术性的方案,这条船是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内河柴油LNG混动第一船,这条船是苏速1060号,这条船现在为止还在很好的运营,这套方案出来了。

这套方案出来之后我们和交通运输部汇报,所以这个地方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江苏在推动水域领域运用LNG的过程中,完全在交通部的强有力的政策领导和推动支持下,我们才能一步步往前走,交通部看到我们成果出来以后2010年出了一个交通运输领域十二五水运污染治理的规划,这个规划当时提出来一个非常高的指标,就是跟十一五末期相比,我们在十二五末的水上交通工具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要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个文件也非常的肯定了我们取得的成果,并且在全国来推广这项工作。这个阶段我们走的是第一步,但是,后面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油气倒挂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那是非常短的一点时间了。

第二个碰到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这个产品出来以后,要有新的检验规范出来,我们国家没有这个规范,结果专家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这个LNG安全系数不够高,所以,要做一些澄清,对LNG的认识上需要有一个知识的普及。今天我看有中海油的领导和同志在,中海油拍了一个片子来介绍LNG的应用,这个片子产生了非常强大的正面冲击力,场景设计是这样的,放了一个LNG的管子,下面做了两个支架,支在空间里,然后在它的前方设置了很多的火把,点燃了,在他的后方架了一门炮,直接轰炸这个罐子,你看这个打过去,想象中会出现什么结果,很多人会说肯定爆炸,结果是没有发生爆炸,仅仅产生了燃烧。这说明什么?说明它不具备民用爆炸品的性能,并且它的燃烧非常充分,几乎看不到烟尘。我在交通部参加一次专家论证会,也是关于推广LNG的专题会议上,我们请来了这个方面的系统外的专家,他说了以后我深受启发。

他说我们偶然都会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公安消防部门在道路上成功的处理了一起LNG的车辆事故,他说一般是怎么处理呢?发生事故的车辆,想方设法的去把它堵起来,堵完了之后把车拉走,这个时候使用的装备是什么装备呢?每一个上去实施救援行动的公安消防人员穿的是防护服,什么防护服?是防火还是防爆炸呢?都不是,是防冻的。因为天然气一旦泄露的时候,气化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周边环境中的热量,瞬间的让周边的温度下降,从来发生过一起爆炸和火灾事故,像这样的事故去处理根本不需要什么,就是把交通封闭起来,等着它泄露,因为它的比重比空气轻,很快的就气化掉了,并且对大气不会产生什么危害。

所以LNG实际上从危险性角度来讲,现在我们非常需要大家对它有利的,科学的,合理的认识。但是,专家提出来说你安全不够,所以就加安全系数,结果我们原来改造25万块钱就可以,后来变成50万,按照25万的话,三年的静态改造成本就能够回收,动态成本最多十年,当时我们算的是5%的利息。如果国家有一些更好政策的话,这个方案更加可行,但是标准出来了,这个方案不可行,这是完全建立在我们对LNG的恐惧症的基础上。第二个对我们开始研究LNG单燃料船舶动力的介绍,因为这个方案走不通,我们就开始研究单燃料,我们到处找发动机,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气罐儿,就是三立方,五立方的船上大气罐,第三个安保设施,第四个是组成部分,主要是发动机。

后来我们和我们国家的两大发动机生产大鳄进行了沟通,后来很不容易拿出来了发动机,就给大家介绍了20艘新船,有10艘是单动力的,完全不是其他可替代的,还有14艘是双动力的,柴油和天然气共用的。天然气使用量占了70%,柴油使用量占了20%,一开始老百姓非常担心,因为漏了气怎么办?跟大家顺便报告一下,这种单燃料的船装满LNG五十立方米,续航里程60公里,总体上没有问题,长江里面长航程跑的话,单航程还是回不来,就需要长江的中游这一块要有一到两个加气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未来肯定不是问题,如果说真正按照这个大家提出来的口号汽化长江的话,这个肯定不合适,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当燃料船舶建成之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新建船舶量实事求是来讲,数量太小,每一年全国新建的船舶只占我们保有量的5%,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推进改革应用进程的话,必须对现存的存量进行改造,后来我们又拿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交通部的认可,现有船舶对它进行整体动力的该杂,这个方案在2016年的时候,2014年9月份的时候,被交通部批准作为京杭运河的江苏端,水利运用的LNG的综合示范区的试点项目,一年多的时间,交通部进行了验收,认为是完全可行的。到了2016年3月份,国家正式出台鼓励性的政策。最早的时候,在我们的新建LNG船舶的时候,财政部给了一个政策,只用于新建,后来财政部又给了一个政策,非常遗憾,有效期一年,财政预算只做了一年,三月份才发文件,我们去落实,贯彻你的文件,还要做大量的贮备工作,一会儿给大家做准备工作,那个准备工作非常艰辛,实际上我们只有六个月的时间,我们干了六七十条船,如果这个时间窗口更大一点的话,可以讲我们会实现的更高。但是现在这个政策今年1月1号开始起不执行。

即使财政部的文件出来,有这个补贴政策,但是我们算了一下账,还是做不下去,因为当时我跟大家报告的四个组成部分,大概核算下来的成本有多大呢?两台发动机,每一台发动机在厂家报价29万,两台发动机58万,财政部给标准是76万,两台发动机就没有了,紧接着安保的气罐达到28万,这两台就超了,还要加上安保设施40万和改造费用90万,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交通部报上去的技术方案实际上不是这个方案,然后跟财政部协商过程中,砍掉了一半。但是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还是想干,钱不够,想干,怎么办?就只能在每个方面去压成本,所以我亲自带队到潍柴协商,我就不说这个艰辛的过程了,最后得到两个大颚的支持,因为我游说他们,如果说我们真的能够把这件事干起来,对你们两个柴油机场都会有莫大利益的支持。因为我给他算账,我们的柴油机平均的周期寿命是十年左右,你如果说真正和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干起来,我们可以缩短五年的周期,相当于原来的十年换一轮,我相信帮你压缩到五年换一轮,社会得益,企业得益,老百姓得益。所以后来两家公司都非常的支持,大幅度的压缩成本,最后几乎把以前的科研成本和生产投入基本上没有摊进去,几乎按照生产成本来算的,这样省下来了大量的钱,这样的还是不够,一家一家跑,包括气罐儿厂、安保设备厂等等,还是不够。

为什么江苏能干下来这件事,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一家特别特别好的企业,这个企业坚持了十年,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帮助政府干这件事。当然,企业是图利的,企业是要赚钱的,光赔钱不行。所以我们跟也一起来商量,下一步怎么样来解决它的发展问题,最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这是我们的江苏鸿运公司。后来请这家鸿运公司帮助船员来,他们两家签了一个合同,类似于能源管理合同。这个钱我借给你,但是你未来几年必须在我的这个地方加多少气,而这个气的价格是什么价格,几年之后算一下账,我们把这件事干起来了,干成了68条船,所以我一开始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艰辛和喜悦。如果说这个补贴政策还能继续延续下去的话,我们可以干更多的事。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进行多方的布局,多方解决气站建设问题。目前为止我国的LNG布局规划的话只有江苏,这是我们发改委能源局给了我们大力支持,首先他们跟我们商量,请我们先做一个课题,研究怎么样来进行布局,第一期怎么布局。因为我们算过账,江苏4.5万艘船,大概3.8万艘机动船,其中接近一千吨以上的船六万多一点,其他的都是在五百吨到一千吨之间。一个气站大概每天的加速能力,也就是一百艘船,必须是四条作业线,同时加注,每一条船作业时间15,20分钟这个样子,大概只能加100条船,所以我们先部署了89座,初期的量是够的。所以我们做了这样的规划,这个规划出来之后应该说是第一步,解决问题了。

第二步,这个规划储量以后,要去批路条,然后建设部去批规划许可证和建设许可证,我们气站必须建设在沿运河和沿岸上面,这个地方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水利部门或者是航道部门的,所有证都发完了,我们的项目审批前提是这个土地必须是你的,你有这个土地证才能够申请规划许可证。所以几乎走不下去了,最后形成了一个文件,我们把它叫做一委三厅联合文件,叫做关于规范内核船用LNG加注站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我们搞了一个不要有土地证,只要有租赁权,有使用权就可以了,这是给江苏开了一个口子,这个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向。

然后,船舶改造完了加气站也保障好了,怎么样引导和推动这个工作往前走呢,这又是一个难题,除了刚刚算账,一年这个船队节约这么多钱以后,我们认为这个力度不够,所以又提出一个补贴,只要使用LNG的清洁能源的船舶,优先,因为给大家报告江苏是水网地区,苏北,从入江口和江苏交接的地方404公里的距离,水头落差34米左右,有11级船闸,每一艘船都要一级一级的过船,这是一个闸口,通过能力不能完全百分之百的保障,那个时候有优先权的资源,后来我们把这个优先权赋于了LNG,你来了,一到就可以了,就是因为这样的优先权,使得这些改造过的船的平均营利效应提高了三分之一,每三个航程,他比人家多跑一个航程,这个效益就出来了。所以我们把这个账全部打起来,算完之后,这笔账加上上一笔账,一条船,两千多吨船,一年下来比人家多挣25万到30万的钱。这样一来,就推动整个这项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保障作用。

第二个部分我给大家报告一下,当前推进这个实施油改气的困难,前面已经多多少少的给大家回报了,我再简要拎一下,第一个是缺乏油改气持续的政策支持,刚刚说了这个政策内容,我们现在还在积极的争取,还在游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跟领导机关报告,这件事利国利民的事情,我们希望政策能够得到持续,同时再做一些更好推进的工作。另外是船用LNG加注站的建设和审批,现在大方向已经解决了,还有一些小的方面,像我们京杭运河是江苏最大一个运输通道之一,但是这些京杭运河实际上都是防洪功能非常强大的,如果说一旦发生问题的话,可能不是涉及到一百万,两百万的,如果有一个河堤出现问题会影响到三千万左右,我们也是在做安全方面的措施,采取什么措施来做百分之百的完全保障堤岸的安全。

第三个给大家回报一下推进油改气的愿望和愿景的展望,刚刚是讲我们主持人跟大家也说了,点了这个题目,对LNG是世界公认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之一,很多国家使其作为能源替代燃料到交通领域。前面跟大家说的道路运输,水陆运输,江苏只要能达到20%左右的应用量的话,可能生产的效用就不得了。国际组织还对这个方面做了研究,全球大概15%的氮氧化合物以及5-8%的排放与来自于船舶,这个是领导提的疑问,怎么会这么大,我这里时间关系,不能给大家算账了,记得前年的两会上,交大一位教授和上海的一位董事长做了一个对话,很尴尬的,一万吨的船跑一天相当于66辆小汽车的能耗量,一万吨的船舶起码装五到十万吨的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型的海轮用的燃料不是我们讲的10甚至是50的概念,而是三万五的PPL的概念,那艘运输船我们基本上用的是普通柴油。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了。

第二个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清洁高效运输装备的有效利用,2020年内河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0%,就是翻一番。在2017年印发的推总长江绿色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来传播使用LNG的方向和持续的要求,提高环保的水平,下一个阶段应该说应用还是看好的,特别是今年,很快国务院要颁发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标题是打好柴油货车物产防治,不仅仅是车辆,还包括了船舶,上面明确提出了LNG推广的要求。第三个是我们传播应用推广LNG是江苏深入推进绿色的,是江苏省份介绍的这样一个需要,刚刚给大家回报,我们有四百个以上的传播,一万多艘,如果实现油改气,每年实现油料小小60多万吨,会减少两百万吨二氧化碳,3.6万吨氮氧化物,和所有的硫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为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实际行动。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这样,多渠道的国家部门回报,争取政策的鼓励,甚至是标准上再做一些提高,第二个是持续推进LNG船舶的改造,我们做了一个匡算,2年左右改造两千艘左右的船舶。按照我们的规划目标来解决问题,实现我们的良性发展格局。我就跟大家汇报这些,我相信LNG的认识,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准确,对于在我们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功效也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认为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认为在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我们工作大力支持,大力领导,正确领导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也可以创造更好的业绩,谢谢大家。

(能见App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核)

梅正荣 / 财政部 / 江苏交通运输厅 / 发改委 / 能源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