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高质量发展呼唤能源转型
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峰会于9月4-6日在杭州召开,博览会以“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清洁替代、电能替代、智慧能源科技成果,通过大型会展活动,推广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进能源转型,推动智慧能源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浙江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扩大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本届博览会展出面积近20000平方米,吸引到150家企业参展,同期举办10多场专题会议,邀请到了180余位专家发言,近3000位参会代表,200多家中外媒体到会报道。能见App直播开幕式。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受邀参加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杜祥琬:大家好!非常感谢本次峰会的组织者给我这个机会,就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的发展和大家交换一点建议,我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呼唤能源转型》。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如果以前是高速发展,现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以前高速发展是平面型的发展,而高质量发展是立体的,比如说绿色、低碳、美丽,都不是扩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其间年经济增长大体上会保持6.5%左右,而每年能耗增长是1%~3%左右。
在新阶段改善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目标的前位,从事也呼唤着能换结构的绿色、低碳化,大家都知道雾霾和气候变化,虽然一方面是来自污染,一个是来自温室气体,但它们高比例的同根同源。所以绿色、低碳、美丽是立体的、深度的发展,也是“两山”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也是新的经济增长和新时代的新要求。
在这样新的阶段要靠创新驱动,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金融的创新,需要发展一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唤优化能源的结构,新常态也就是每年1%~3%的增长给了我们一个机遇,也就是能耗的增长每年增量可以有低碳能源,比如说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比较结晶的能源,可以提高终端能源当中电力的比例。
高质量发展还呼唤着改变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发展西部的经济和电力的负荷,而发展中东部的供给侧能源,让能源的空间格局可以尽可能的优化。我就想强调一点,中东部的能源能不能把远方来,现在经常讲“西电东送”“北煤南运”都是“远方来”,我们要开发身边的能源。
今天在浙江开会,中东部是比较发达的地区,是节能提效的先行区,也是核能发展的优先区,另外海上风电、海洋能发展的优势区,也天然气、LNG进口接收区,也是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地热、工业余热和部分水电等身边的能源很多。
现在浙江全省火电装机占70%,但就湖州、嘉兴两个地级市的煤电占比例已经达到了1/3,而嘉兴风、光、核已经占电力的62.5%,它们做出的样子看到了浙江省的普遍性,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的可能性。
随着中东部的电源发展,对于“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压力会相应介绍,“西电东送”增量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至于具体时间,取决于国家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等因素,如果出现这样的拐点,是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标志。这个转型不仅仅会影响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而且会影响中国能源的空间结构、空间格局的变化,这两个转型可能同时发生。
高质量发展还呼唤着解决与能源有关的熟悉的三大“城市病”,就是雾霾、堵车、垃圾分类等。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无废城市是不同部门倡导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固废,而低碳、智慧和无废是相互支撑、相互发展的发展,而且不仅仅对环境,对经济、对社会进步、对公民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意义高质量发展也呼唤农村能源的革命,解决农村能源形态落后的三大问题。一是散烧煤的替代问题,二是原始形态利用生物质,三是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中国能源的发展和转型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效有明显的提高,但至今差距仍然很大。能源结构也有所改善,但还不够革命性。粗放的发展和产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也推动了转变能源方式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觉醒。
能源为什么转型?驱动力是什么?我想一是改善环境,二是改善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是人民健康美好生活的线网,要培育新的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32%。
政策引导会对能源结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能源革命的核心还是要提效。能源转型首先要节能提效,它是能源战略之首。本世纪前十五年我们的能源强度已经下降了30%,主要耗能行业的提效提高是19%,但是至今能源强度仍然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是典型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了。
为此,提高能效首先要节能,要靠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高能耗产业占比不应该持续扩张,前十几年几个高耗能产业特别是房地产所拉动的钢铁、水泥,比如水泥,产能已经达到了20多亿吨,占全球60%,我们是需要水泥,但持续这么高比例的水泥生产也需要考虑考虑了。在建设型能耗当中的浪费应该减少,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产能过剩也导致系统性的浪费,刚才讲了煤电的进步,但现在煤电行业平均运行速度每年只有4300小时,在这个情况下,如果煤电装机继续扩张就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所以,在生活方面要抑制不合理的需求,抑制奢侈性的消费和浪费。就产业来说,有上有下才是进步。刚才说了高耗能产业趋于饱和,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有利于节能,又能吸纳就业。
我们已经做到了节能成效,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淘汰了落后产能,炼钢就有1.7亿吨,水泥是10亿吨,炼铁淘汰了2亿多吨,落后的每天讨论了1亿KW。二十年来,中国节能总量占全球节能总量的1/2。但刚才说了我们的能效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5倍,所以2020年还要比2015年再降低15%,到2030年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50年要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应该说节能提效是直接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要互相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
除了节能,我们国家煤炭占的比例比较高,要把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大文章做好,现在煤炭年消耗总量总体上进入了峰值阶段,这两年有所反弹,这个情况很值得重视。经济的增长应该可以实现和煤炭的解耦。
关于煤炭的利用,我想煤电本身要进行高效的改造,同时要以适当的装机用于调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有一部分煤炭大约20%是用在散烧煤,这是既低效又污染的,应该因地制宜逐步用清洁能源替代,还要有选择的发展一些低碳的煤化工,这个问题不展开了。还有CCOS创新。
我们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煤耗总量的下降和占比的下降,应该说煤炭是工程,但是减煤是进步。除了煤炭以外,还要发展低碳的绿色能源。我想说低碳能源是三匹马,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为什么是三匹马?因为能源的高效替代,三匹马都要花很大的力气,一匹马是无法实现的。天然气包含了非常规的天然气,包括了可燃冰,它是相对低碳的化石能力,应着力发展,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10%,我们希望达到15%,再高就比较困难了。
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非化石能源的技术能力、经济性和相关的储能技术都在快速进步当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本,(PPT图示)这个表也给出了相应的情况,我们国家和国际上都是这样的情况。而必须和太阳能、风能相配合的,各国的储能类型增加很快,成本降低也很快,无论是物理储能还是化学储能都有很大的发展。
全球的能源投资趋势也是如此,都在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超出其他能源的2倍以上。以德国为例,2025年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占比达到40%~45%,到2035年达到60%左右。目前德国全国的平均值,风电装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50KW,同样的风电装机在东南几个省的平均值小于20KW。也就是按照目前德国的水平,中国东部的潜力以风电装机来看还有七八倍的空间,而德国现在的水平还要继续发展、继续增长。东南各省的风电、光伏和德国相比也没有理由比它少。美国给了一个数据,他们的太阳能供电已经达到了1000万户的自发电,现在美国有1000万家庭都实现了自发电,自发自供,很多州政府积极给予补贴。
还有一个新的概念就是虚拟电厂VPP,就是把一大片的分布式发电结合起来,和储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用信息技术把它们统管起来,成为局域网,如果在全国多发现这样的网,就可以用一大片分布式发电减少对大电网的压力,也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河北雄县又是一个地热典型,它们提出了开发大热库,拆除黑烟囱,利用地热能,建设无烟城,这不是口号,他们已经变成了现实。
还有我们国家的薄弱太阳能,也有很多的案例。在浙江的惠州发展了同鈏幏硒,我希望浙江各省通过能源的发展,不仅成为能源的生产者,也成为能源的消费,也就是产消者,如果生产能源并消费。我们是政府办电,大企业办电,集中的办电,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办电于民”把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起来。
我们国家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2020年是15%,再加上10%的天然气,到2030年是35%,到2050完全可能达到50%。能源结构转型是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并且争取提前,现在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做得好,达峰的时间提前是完全有可能的。
能源粘性和新型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但方向是清晰的,这不仅国家的目标,也是老百姓的诉求,也是全球大势。我们要抓住新常态的新机遇,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