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张新代表:科技创新赋能“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与新疆各界代表们带着全疆2300万各族人民重托,满怀信心参加盛会,履行职责,建言献策。
张新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肩上压着沉甸甸的责任,必须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密切联系基层,关注行业发展,心系百姓冷暖。”
“今年两会前,我们广泛征求了行业和企业围绕能源资源方面的绿色发展难题,在新疆煤电资源转换、新能源产业发展、南疆四地州产业扶贫、由‘输血’向‘造血’功能提升等方面,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在产业扶贫上把中东部的优势产业同新疆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更大力度地促进‘造血’能力提升。”张新告诉记者。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离不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也离不开创新。作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特变电工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
谈到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时,张新表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与特变电工息息相关。”他补充道。
特高压作为“新基建”亮点,国家电网在2月就出台了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不仅全面复工青海-河南、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总建设规模高达713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还新开工陕北-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新一轮7交7直特高压工程建设总投资1128亿元的新工程。“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整个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对负荷特性的优化调整、新能源高效消纳,以及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意义。”张新认为。
围绕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特变电工成功研制电力电子变压器、智能配电房配套应用于“大数据中心”建设;成功研制“120kW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桩”“充电岛”“预装式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研发了“TBe-Cloud光伏云平台”应用于光伏电站远程管理和用户电站托管,开发的“变压器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智能运维平台”应用于国网电力物联网示范项目,正在开展“智慧电厂”“智慧矿山”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示范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还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张新表示。疫情期间,特变电工疆内各企业获得各类金融疫情防控信贷资金支持33.85亿元,发行疫情防控企业债14亿元,累计享受税收优惠减免547万元。“我们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了,实现了产能增长、效益增长、税收增长,员工收入没有减少,企业还得到了高质量发展。”他告诉记者。
张新指出,特变电工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紧紧围绕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其中在新材料领域,特变电工形成了行业唯一的“能源-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铝电子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取得国家军工“四证”体系认证,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与有研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大飞机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通过对成都富江机械投资,进入军工及航天铝合金特种铸造及精密加工领域,实现了与高纯铝等产品研发、生产上的协同效应;相关产品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壁垒,实现了向原产地的出口。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的新跨越。
在脱贫攻坚方面,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脱贫攻坚、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自治区党委“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准扶贫系列决策部署,特变电工与和田市人民政府签订对口帮扶2个深度贫困村协议,承诺帮助两村400余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经过3年的定点帮扶,村民的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从“零就业”家庭占80%以上到实现“一户一就业”95%以上,从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到全面享受现代生活,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加到8000余元……特变电工在和田帮扶村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如今两村实现整体脱贫。
“我在和田玉龙喀什镇阿勒提来村有一户结对亲戚,自从结了亲戚,我每年都要去亲戚家几趟,和他们一起吃、住、喂牛羊、做农活,看看家里3个孩子的功课。”张新告诉记者。通过3年多的扶贫工作,特变电工的员工们受到了教育,扶贫干部得到了磨练,真正地把帮助村民脱贫攻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带着感情全力以赴。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他说。
结合这几年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张新有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持续参与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引导;二是从对口援疆的角度,成立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三是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