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报:(公司)牛棚顶上建“光伏电站”
2018-8-2912版
牛棚顶上建“光伏电站”
——国网辽宁电力精准扶贫纪实
王颖丽 唐佳丽
抓好贫困地区农网升级
盛夏时节,辽宁西北部的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养牛大户张旭兴办的长青牧业院内,别致的“牛舍”引人瞩目。
牛舍上面,蓝色的彩钢瓦铺上了黑色硅板,舍里养牛,顶棚发电。“发电赚的钱买牛,再赠送给贫困户。”长青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旭指着牛舍上的“发电站”说。
牛舍发电,是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洪恩与张旭“碰”出来的金点子,通过整合国企与农业合作社资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
“在京开会时,谭董事长问我怎么能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张旭说,自己是搞养殖出身,最清楚养殖的前景。两人聊得投机,一拍即合。
“扶贫是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现在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期,电网有广泛的基层触角,有能力也有意愿奉献一份力量。”谭洪恩说。
国网辽宁电力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略,围绕“电亮三农”,抓好贫困地区农网升级。
如今,光伏发电已在彰武、义县多地开展。到2018年初,辽宁电力定点扶贫村15个,开展定点扶贫项目20个,帮扶户数1000余户;落实“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完成光伏扶贫项目接网总容量15269.56千瓦,惠及7116户贫困户。
“牛棚发电站”优先并网
望着牛棚上建起来的扶贫发电站,对贫困户们在未来脱贫致富,张旭充满了信心。“我虽然一直在尽力帮助贫困户脱贫,但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缺少平台、渠道。直到遇到谭洪恩董事长,才打开了新渠道,有了大平台。”
张旭在北京开完会后回到彰武县,阜新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就上门与他对接。规划、资金、设备、建设……实施一条龙服务。
如今,“发电站”建设资金全部由电力部门负担,未来还确保这里的电优先上网,利润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阜新供电公司按照省公司部署,深入开展与政府、农业合作社的三方合作,探索并完善“光伏发电—设施农业—贫困户脱贫”的精准扶贫新路。
通过三方合作,政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并起到监督保障作用,合作社不仅了解养殖户需求,还落实“措施到户精准”,阜新供电公司开展“光伏扶贫”确保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一次投入,长久受益。
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为了保证真脱贫,张旭与贫困户约法三章,赠送的牛确保都是纯种带孕母牛,预计3年后可繁育到4头牛。贫困户在这期间只能饲养、繁育,不允许出售。依靠养牛脱贫的贫困户,届时拿出一头牛无偿分配给其他困难人群。
“这期间饲养技术、防疫服务等都由我提供。”张旭说,初期建设的光伏设施每年扣除成本的发电利润大约在32.5万元。“我们先期购买15头牛分别赠送给15户贫困户。未来脱贫项目还要继续扩大,那时帮助的人就更多了。”
作为这次的帮扶对象,长坨子村的贫困户凌云德家的院子里牛舍已经搭好,饲草也已备齐。凌云德的儿子凌军说:“我也知道养牛赚钱,能脱贫,可咱买不起!全家五口人,欠小卖店的账有6000多元,儿子5岁还等着上学。”
凌云德因患脑出血后遗症没有劳动能力,妻子是先天小儿麻痹症患者,儿媳照顾家里,全家上下靠儿子凌军一人在附近打零工赚钱。“咱这家庭贷款贷不到,借钱借不着,要不是有这项目,真不知道咋办。”
这种“光伏+养殖”的脱贫模式,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而且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生产,好处多多。
大连供电公司
百姓腰包鼓起来了
王晓刚 王帅
落户源发村聚盛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开工。王帅 摄
“我在这干了近30年,和过去相比,感觉到最近几年村里多了活力,村里的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外地的企业也到这里落了户,老百姓的腰包是实实在在鼓起来了,这一切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近日,辽宁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源发村主任于洋说。
源发村是庄河市蓉花山镇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总人口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人口是低收入群。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这句老话对于源发村来说,却不管用。山上土层很薄,长满了荆棘植物,河流的水源也并不丰足。全村的经济收入只能依托山间不多的土地。
2016年,大连供电公司在大连市政府的低收入村结对子中,与源发村建立了定点帮扶关系。帮扶关系确立后,大连供电公司通过走乡串户开展摸底,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充分了解源发村的诉求。
付诸行动电力改变村风貌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为帮助老百姓致富,2014年以来,大连庄河市供电公司共投入1.4亿元,新建线路76千米、变压器521台、综合配电箱521台,为庄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今年年初,一家位于雄安新区的纺织企业决定搬迁落户到源发村,村主任于洋乐坏了,这可一下子就解决近百人的就业问题啊。但企业经理邢占新的一番话,让他为了难。“我们这个企业用电量很大,在其他地区申报周期至少得一个月,看看咱这能不能尽快解决,我们也好尽快生产。”
于洋找到当地供电所,所长范真当即表态,10天之内解决用电问题。经过上报,大连庄河市供电公司结合农网改造,投资25万元,在原有50千伏安变压器基础上又增加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并新建一条1300米的0.4千伏供电线路,在预期时间内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邢占新说:“企业生产后,供电所经常派人来帮着检查线路,解决用电问题,这份服务真是让我感动。”如今企业已经正常运营,近百名工人在纺织机前穿梭忙碌,工人和邢占新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用电无忧设施农业后劲足
去年,源发村50多岁的村民姜文南夫妇拿出自己积蓄,建了一座100多米长的暖棚。夏天的时候,姜文南就在自家地里培植好了良种草莓,只等着大棚建好,秋天移栽进去,当年便有收益。
在地基打好,焊接钢棚的时候姜文南发现,如遇到其他大棚正在焊接,若电压不足,电焊机便无法工作。而全村要建50多栋大棚,按照这个进度,入冬前恐怕都无法完工。而且暖棚建好后,卷帘机、机井都要用电,眼看今年的收益就要打了水漂,姜文南急得嘴上都起了泡。
面对源发村种植户的用电难题,蓉花山镇供电所仔细勘察后,在新建大棚集中的地区,新增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了2000多米导线,解决了老百姓用电的燃眉之急。
去年冬天,姜文南的草莓获得了丰收。新年前,站在自家大棚里,他高兴地给在城里打工的女儿打电话,让她多请几天假,回家帮忙。“充足的电力为村里设施农业发展增加了底气。”姜文南说,“今年种了1棚草莓,收入2万多元,水果蔬菜大棚卷帘全部靠电力控制,方便得很。大棚的收入顶了在山里种地几年的收入,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过去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不仅是源发村,附近其他几个村子,也利用闲置小学场地,引进了5家企业落户。而草莓种植这一块,老百姓也尝到了甜头,今年的用电量会大幅升高,面对这个情况,供电企业提前改造农村电网,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路上,用电无忧。”范真说。
锦州供电公司
“扶贫花”盛开在侯家岭
吴宏图 刘文剑 张忠伟
巧妹子服装厂厂长闫菊正在指导留守妇女加工服装。刘文剑 摄
“我们正在赶制服装厂的一批羽绒马甲业务,这些天大伙儿都在加班加点生产。”8月13日,面对前来调研的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头道河镇侯家岭村巧妹子服装厂厂长闫菊微笑着说。
这也是辽宁锦州供电公司持续助力侯家岭脱贫的一个缩影。2014年以来,该公司持续助力侯家岭脱贫,打响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战,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多年贫困村的称呼与贫穷成为历史;多年入不敷出的村集体账目上终于有了收入;多年与贫困抗争的160多户村民,在告别贫困的材料上温暖、幸福地签下自己的姓名。40个月的扶贫攻坚,锦州供电公司向侯家岭父老乡亲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电网人带来的“洋玩意儿”
“这东西可不能放我家房顶上,电着我可咋办!”2014年5月,当锦州供电公司响应上级号召,来到侯家岭村安装扶贫项目光伏发电板时,尽管村里已做了宣传解释工作,但一些老百姓还是抱怀疑态度,更不相信能把赚来的钱放进自己的腰包,觉得这就是“天上掉馅饼”。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于洪海亲自上阵,一家一家做工作,并向村民承诺,光伏发电挣来的钱,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然后分摊到每一户村民手中,供电公司一分钱不要。
“老百姓穷怕了,对我们有些怀疑也可以理解。”面对老百姓的不理解,于洪梅并没有生气。
1年后,当村民们手中赚着光伏发电的分红钱,才认为驻村工作队说话确实算数。当年带头不让安装发电板的村民吕双喜,现在逢人便说,“以后可不许再埋汰人了,人家真是给咱们办实事的。”
扶贫工作开了好头,但驻村工作队并没有停歇。脱贫工作不能单出头,还要多管双下,才能真脱贫。这是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班子的共同认识。近几年,锦州供电公司帮助村里建起的肉驴养殖示范园区、100多亩的早金酥梨园相继建成,真正让村民得到实惠。眼看着侯家岭的生活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朴实的村民嘴上说不出什么,但喜在心里。
明白人为脱贫“划道道”
为保证侯家岭实现脱贫后不返贫,锦州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持续发力,他们请来贤人志士,为侯家岭致富出谋划策,广纳人才,助力脱贫工作引向深入。
看到村里原来在大连服装厂打工的闫菊,因孩子太小今年没有出去打工,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干点服装零活,驻村工作队找到她,鼓励她承接一些有规模的活计,带动在家留守的妇女都能有活干、挣到钱。
7月1日,侯家岭村巧妹子服装厂正式挂牌,并开始承接大宗批量订单,8月8日第一批羽绒马甲已按商家要求保质保量交付。
目前在侯家岭,像闫菊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有很多,他们牺牲个人外出打工赚钱的机会,将村里在家赋闲的村民组织在一起,手把手教他们瓦工技术,带领大家组成施工队,为广大村民谋到了一条致富路。
侯家岭人看到的“山乡巨变”
“这是俺们连做梦都没敢想的变化。”刚刚在脱贫卡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村民寇玉和笑得合不扰嘴,“自从2014年夏天锦州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开始,侯家岭村发生的变化想都不敢想。”
水泥路覆盖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即便地势最偏远的村民,进出家门也再不会像过去那样满脚泥土;村头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与新建起的方塘遥相对应,各成风景……与4年前相比,侯家岭村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这些变化让居住在这小山村的贫困村民感受着从未有过的温暖,而说起这些温暖他们如数家珍。
8月13日,陈求发来到侯家岭调研扶贫工作,在了解了侯家岭几年来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后,又来到巧妹子服装厂实地调研。当看到服装厂解决了村里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时,对侯家岭村的做法连连称赞,并要求锦州市、县两级政府一定要为服装厂发展谋求出路,确保扶贫工作掷地有声,落到实处。
“扶贫花”在侯家岭开花结果,最受益的还是侯家岭的父老乡亲。村民们把这几年的变化和享受到的温暖,全写进了心中的功劳簿。曾经的贫困户高郡文说:“我们不仅在心里记住这些温暖和幸福,更要告诉下一代,让他们记住帮助侯家岭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大恩人。”
朝阳供电公司
点亮贫困户的希望
尹柏枫 杨宁
有了机井电,村民果园喜获丰收。边琳 摄
2016年12月23日,对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青松岭乡丰山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穷山村迎来了他们的希望——朝阳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
2016年11月,按照朝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向市级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的通知》精神,建平县青松岭乡丰山村被确定为朝阳供电公司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丰山村有11个村民组,共498户1512人,土地面积3.8万亩,其中耕地57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0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1户35人,低保户41户70人。
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与丰山村的5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后,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发现特困户王文博、张贵芹两户均有老人长年卧病在床,多年以来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邻居很多钱;贫困户李玉环丈夫早早就去世了,四个子女均在上学。朝阳供电公司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朝阳市慈善部门捐赠资金3.2万元,为几户贫困户买了几头毛驴,毛驴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劳作,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而且每年还能产驹子卖钱,当年就能见到效益。
在李玉环家中,正逢李玉环上小学的儿子给几头毛驴喂草。李玉环高兴地指着一头小毛驴驹子说:“这是上个月刚刚降下的驹子,虽然今年的毛驴价格有所下降,但也能卖个几千块钱,家里的日子总算有了点盼头了。”
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建平县水利局在丰山村打出了一眼82米的深水井,建平县供电公司投资14.5万元,新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线560米为该饮水井供电。东北梁组46户村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几代人靠驴车运、人力挑吃水的历史至此终结。
朝阳供电公司还投资9万元、协调建平县青松岭乡政府投资9万元在丰山村村部建设的2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仅去年年底,光伏发电项目总发电量达到14088千瓦,就为丰山村创收11198.55元。今年年8月13日,光伏发电项目又新增10千瓦并网。未来的日子里,朝阳供电公司在原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继续增加扶贫项目,帮助丰山村建立服装加工厂,为村民们创造就业岗位。这样,足不出村,就能增加家庭收入,让丰山村走上致富路又拓宽了门路。
丰山村的交通不便也是困扰当地村民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建平县财政局、交通局沟通协调,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完成1.82千米长的通村公路改造。公路改造完成的那天,丰山村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
同时,驻村工作队与建平县农业局沟通协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丰山村农作物轮作种植谷子930亩,财政补贴150元每亩,增收13.95万元;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光伏发电设备并网投运后每年稳定收入2.5万元以上,丰山村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
今年7月11日,朝阳供电公司党委创新中心组理论学习方式,一班人集体来到丰山村。走访中,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娘听村书记在她耳边大声地介绍后,一把拉住朝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宫庆申的手,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因为常年疾病所致,大娘已经不能说话,但大娘留下的两行热泪和感激的眼神让宫庆申明白,丰山村的扶贫致富路任重道远。
“帮贫困户点亮生活希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脱贫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通过项目帮扶,让村民具有固定、长期的收入来源,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是朝阳供电公司党委做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