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福新闪电闯关背后:电力央企鏖战新能源升级
彼时,温枢刚上任华电集团董事长仅一年半。此举足见这位电力大佬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
“两会”结束仅三天后,华电集团便付诸行动。
6月1日,华电集团港股上市子公司华电福新(00816.HK)与福建华电福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电福瑞”)订立吸收合并协议,将根据协议条款及条件实施合并。
上述协议要求,生效条件达成后,华电福新向香港联交所申请自愿撤回 H 股上市地位。自此,华电福新“私有化”提上日程。
9月29日,华电福新和华电福瑞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华电福新H股自公告日当天9点起于港交所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1日公布私有化方案到最后完成退市,此次私有化仅用了4个月,创下了港股新能源企业的私有化最快速度。
作为华电集团旗下新能源发展和资本运营的平台,登陆港交所8年来,华电福新资产总额由497亿元增长至1183亿元;装机容量由652万千瓦增长至1790万千瓦;归母净利润由5.6亿元增长至24亿元。
事实上,在私有化大潮中,华电福新并非孤案。
与科技类公司纷纷赴港上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以来,相继有5家港股能源类公司步入私有化行列。
这份名单中除华电福新外,还包括中国电力清洁能源、中电绿色清洁能源、哈尔滨电气、华能新能源。
华电福新何去何从?港股能源公司“退市潮”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私有化
九月的倒数第二天,华电福新完成了私有化回A的关键一环,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和其他私有化退市的港股能源类企业相比,此次私有化交易是港股市场十年来首单成功通过现金及发股吸并的H股私有化交易。
资料显示,华电福新业务范围涵盖水电、风电、太阳能、分布式、煤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多种发电类型,业务区域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及欧洲地区。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今年6月30日,华电集团共持有62.76%的华电福新股份,中国再保险持有华电福新7.68%的华电福新股份,国资持股的比例超过70%。
在港交所上市8年,华电福新可谓业绩稳健。
近年来,华电福新聚焦发展新能源,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资产总额和业务规模同步提升,净利润也逐年增长。
该公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公司实现营收94.63亿元,同比减少3.3%;净利润18.94亿元,实现同比增长6.2%。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电福新的价值却一直被低估。其股价长期在1.5港元/股左右,在港股市场上的成交量较小,且流动性较低。退市前,其市盈率也仅9.9倍,市净率约0.82倍。
这意味着,华电福新无法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足够的发展资本。
从其历年来的融资渠道可见一斑。自上市以来,华电福新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其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借款高达652.69亿元,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达12.47亿元。
另一重压力挥之不去。一方面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支出却在增加。新能源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是这类公司绕不开的现实需求。
作为华电集团旗下唯一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上市公司,该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同样需要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华电福新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的资本性支出大量增加,公司的资本性支出高达35.04亿元,同比大增86.1%。
半年报同样提出未来计划,第一条即重点提及风电及太阳能业务:“将积极主动应对国家风光电平价、竞价上网政策,坚持价值导向,坚持近中远期相结合,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投资相结合,建并结合、双轮驱动,全面加大发展风光电投资力度,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其未来计划还包括:“加快风光电项目建设步伐。挖掘存量风光电项目竞争力,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极研究风光电发展新路径,关注技术进步和成本变化,加大外送基地项目和三北优质资源储备,实现基地式、规模化开发。”
业内人士告诉「能见」,未来中国华电将积极推进风光电基地式、规模化开发。作为中国华电旗下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华电福新私有化有助于下一步在新能源领域阔步发展。
通过吸并方式完成了对华电福新100%股权整合,华电福新的股权结构得以实现重整。这为后续优化股权结构,恢复融资平台作用,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创造条件。
大潮背后
私有化大潮中的新能源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的母公司皆为大型电力国企。
事实上,在清洁能源赛道上,电力央企集团正呈现一幅“你追我赶”的竞逐画卷。在这场角逐中,华电福新在华电集团的清洁能源征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9年末,华电集团实现电力总装机1.53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40.4%,在“新五大”发电集团中仅次于国家电投的50.5%,位列第二。
但追赶者来势汹汹。以华能集团为例,2019年,华能的装机容量达到1.8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新增装机高达502万千瓦,是2018年的4倍。
新能源企业私有化浪潮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港股绝大多数新能源公司和A股同行们在资本市场上的境遇可谓天壤之别。与A股公司备受追捧相比,港股公司大多面临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等窘境。
华电福新称:“一直无法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本,鉴于没有外部股权融资能力,已失去上市平台的主要优势。”
不过,从更深层次原因来看,电力央企新能源资产私有化回A浪潮背后的隐线暗合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今年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国企发展的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这项行动要求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来三年,国企改革施工图已经明确,其中即包括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及其“一把手”被考核的指标也被相应调整,国企的母公司必须发挥应有的职能。
因此,港股新能源公司的母公司必然会重视公司的股价,以及公司对股东所能产生的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私有化行为。
此外,此类私有化交易,也是这些能源国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做大做强国有资本的具体实践。
对于整个集团来说,私有化“回归”的子公司,对其整合振兴整个集团也深具意义。
对于华电集团来说,这首先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
两年前的2018年11月29日,55岁的温枢刚从华电集团总经理任上调任华电集团董事长。在他看来,清洁化、低碳化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必然方向。
翌年,华电集团便确立风光电基地式、规模化发展思路,风光电投产容量完成年度计划的117%,水电在建852万千瓦,成为北京冬奥会奥运场馆第一大绿电供应商。
2019年底,华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0.4%。
在今年“两会”期间,温枢刚直言不讳:“我今年的建议仍将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建设来考虑。”
温枢刚表示,积极推进风光电基地式、规模化开发,重点推动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
华电福新的私有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华电未来新能源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和效率,是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根本上破解上市平台的股本融资瓶颈。
站在整个集团更高的格局来看,这是集团整合发展大棋中的重要一步。在谈到增强国企竞争力时,温枢刚称要“塑造产业一体化新优势”。
无疑,华电福新的私有化有助于聚焦清洁能源转型,加快华电集团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比重,助力中国华电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