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绿色能源发展?需突破哪些困境?
2018年1月25日,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与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2018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围绕“绿色改变中国”这一主题,政学研界权威人士及绿色能源企业代表深入探讨绿色能源如何助推中国绿色发展。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大会组织了几场对话环节,第三场对话主题为:“以'金'带'绿'——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绿色能源发展?”,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主持,对话嘉宾有:WWF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惠敏,恒鑫金融租赁总裁张利钧。
以下为发言内容:
王文:下面我们邀请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业界的翘楚人士来继续我们的讨论,他们分别是WWF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先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的田惠敏研究员,恒鑫金融租赁总裁张利钧先生,有请三位。
绿色金融行业巾帼不让须眉,前面演讲的两位是女将,后面对话是三位男士。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是从海外来的,但是我们目前的发展非常快,我的第一个问题请三位简要地回答,三位都是绿色行业跨国的人才,在三位看来国际上哪些目前最新的经验可供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借鉴?
孙轶颋:实际上绿色金融要发展,除了银行很多要做的事情,我觉得取决于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行业本身打铁还要自身硬,它如何发展,有好的项目如何投。在国外钱不仅仅是刚才提到的一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话题,不仅仅投给生产性经济的,怎么样投向那些研发、创新,然后企业家精神方面的一些投资,我觉得要比投它的生产本身更为重要,更有潜力,这是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案例。
第二,政府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不等于我们往常说的简单的给补贴,简单地给钱,而是综合运用一个是政策,一个是财政,财政包括税收、会计的处理,没有直接给钱,但是通过一些会计处理的方式,包括一些税收的方式能够在社会资本上创造。但是它给了政策。我们不能财政光给钱这种简单方式,而是怎么样设计比较巧妙的财政机制来吸引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发展。国外有很多很好的案例,以后有机会进一步跟大家分享。
田惠敏:我们都知道金融是经济社会的核心。从国外来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他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也是经历了一个先期的污染,最后一个治理。实际上王院长刚才提到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早期伦敦污染,他们现在也发现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已经是不可持续了。好,像他们以后怎么来治理?绿色债也好,或者发和环保有关的产品也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可能做这种更多的关注于回报,还有一种就是类似于开发性金融机构,当然还有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他们要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或者一个长期的整体的发展。因此,就会出现围绕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这种项目它短期的这种收益或者是收益很小,但是治理好以后,它正外部性比较高以后,这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可持续了。所以,我看了一下,日本在发的第一个绿色债你看看也不是很早,也是90年代初,说明什么?说明这种认识来讲都是近期才形成的一个共识。我们国家实际上来讲,借鉴也好,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早的进入,美国这方面现在要推出,中国更多的是我一定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对于企业来讲我也要承担这份责任,短期来讲对企业也好,对国家也好,会有损失。但长期来讲是一个正外部性。谢谢。
张利钧:我觉得咱们国家在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基础资产的评级体系,标准化的建立上,在这块可能也要学习国际的一些先进经验。大家没有一套标准体系的时候,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进入这个行业,造成了好多行业非常好的行业对一般金融机构来说门槛高,限制措施多,这样一些传统的企业就达不到要求,这样在国内建立一套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也是当务之急。
另外,政府来讲,如何能够在激励机制和政策上帮助绿色类的企业在风险控制,在一些风险的手段上让金融机构放心,构建这样两个体系,国内也有可借鉴的地方。
王文:刚才是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三位业内人士给了三个角度,一个是孙轶颋先生讲的财政如何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国外有很多不错的经验。田惠敏研究员刚才也讲到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借鉴海外。张总最后讲的也是非常好的角度我们的标准化。实际上我在学校,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开设绿色金融硕士点的学校,我也带了40多个硕士研究生,两年了,我们每年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够讲从哲学理念上讲绿色金融,同学们就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因为我们的学生都从金融行业过来,它很难理解是绿色金融,绿色某种程度上就是刚才讲到的是个社会责任,是个公益的哲学逻辑,金融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盈利的逻辑。所以,一个公益的逻辑和一个逐利的逻辑两者之间的结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在中国过去的三年、四年左右,我们几乎是绿色金融,2014年开始,刚才徐洪峰研究员也讲到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到现在,相当于一个奇迹,那么大的市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但是问题就来了。所以,从金融企业角度,我们现在发展得非常快,但东阳问题很多,比如我们今天来的很多绿色能源行业的也会想政府承诺很多补贴,补贴可能没有到位。绿色金融相比一般性金融来讲它的盈利可能相对比较低,等等。我们会想到绿色金融的发展,包括绿色金融和绿色能源的发展,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我的第二个问题问三位,张总,在您看来您所从事的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什么,目前最应该解决,企业层面上通过怎么样的一些努力,可执行性的建议能解决这些?
张利钧:王院长的问题非常尖锐。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企业,恒鑫金租是全国第50家金融租赁公司,2016年4月11号银监会新批的一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绿色能源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公司,实际上协鑫集团是我的股东,而且我们今年9月23号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绿色租赁共同体。租赁公司现在全国资产余额6万亿,我们联合国银金租、兴业金租、中信金租等4家发起,在3万亿左右,占了总租赁资产的一半。这几家金租,王院长问到痛点,大家都想做绿色租赁,政策也主导,传统业务下滑比较快,绿色金融也是一个补位。但是操作中首先大家对行业看不懂,缺乏专业的人士,刚才讲的光伏,我们恒鑫主要做的以绿色租赁为主,我们2017年拿到了银监会的试点,64家金租公司我们是第一家拿到绿色租赁试点的公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讲它对绿色行业不熟,专业度不熟。另外,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对行业研究不深。一些行业基础的培训标准大家确实,我们未来5年围绕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行业业计划输出标准,让其他的机构能够放心,也是围绕这样一个目的,打造标准,打造专业化的人才,是解决绿色金融对绿色行业和新能源行业重要的一点。从队伍的建设上,比如跟南开大学建立了融资租赁学院,现在融资租赁比较新兴的,底下我会找王院长,大家能不能在人民大学围绕融资租赁行业也家里这样一门课程,真正地培养专家队伍,标准的问题解决了,很多机构都愿意做,我们这40家金租和60家商租,还有一批券商、保险公司围绕新能源都很感兴趣,但是不懂, 我们共同体由恒鑫金租主牵头,围绕资产端分工协同,资产端的评审,包括第一道关我来把,围绕着租金匹配大家来集体献计献策。我觉得未来分工协同,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第三,作为政府来讲,我们共同体当时在上海发布,跟新华社联合国内的主要机构,而且当天发布就被银监会报到了中办,他说绿色金融里绿色政权,绿色银行,兴业银行做的很好,唯有绿色租赁听起来比较新。所以,下一步作为政府来讲,围绕着企业的一些联合控制,新能源企业的一些经验分享,我觉得能不能也是打造一个平台,能让金融机构放心。现在金融机构看不准,他认为是不是有风险。具体来说,绿色能源企业它的门槛高,投入周期长,短时间很难收益,我们的贷款很多都是8-10年,传统机构一般做不了。一般要求资本金多大,门槛又高,很多小企业进不来,这些政府能不能帮助解决。提这三点建议。
田惠敏: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协鑫的孙总特别提到我们企业,王院长也提光伏补贴,他说我其实不需要补贴,可能对他来讲更关注的是从银行的借贷成本这一块,他特别提到银行成本能不能降一下。当然不同的能源企业或者环保绿色的企业也好,他们的痛点和难点各不相同。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比如我们从金融机构借贷,一般借贷之前项目的认定,然后借贷之中怎么放贷,到最后借贷的管理,从这三个方面来互动地看看金融机构,还有企业他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的问题。
第一个我想谈的,关于绿色项目认定。绿色项目认定从金融机构来讲,实际上现在看大的金融机构,像开行、工行、兴业,大的金融机构因为它有这方面人,实际上绿色金融有几个,一个人,技术,资金,他们有很多专业的人,这些专业的人他们精力和能力做项目认定,刚才张总讲的标准,对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它在放贷的时候,它对于绿色项目的认定,这块实际上大银行和小银行是有差距的,从企业本身来讲,对于绿色的认定,他这种意识不是很强的。王院长刚才提到企业社会责任,他内心里来讲没有对项目内心的敬畏,我去年年底在惠州绿色生态文明礼特别提到绿色金融我们表面看到是针对企业,针对金融机构,本质实质是什么呢?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条例,但实际本身实质内在是对生态和对金融内心的一种敬畏。比如一个企业它的排污,我没有到这家企业我已经知道这个企业实际控制人老板是个时间样的人。对于一个省来讲,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它的GDP也好,它的污染,不可持续。银行对于项目认定,对于企业各种认知。
第二,贷款。贷款由于不同的项目实际上这种标准是不一样的,银行对于不同的项目它这种标准的认定不同,实际上也对于放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是一种困惑。兴业总额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的整个社会,一方面是宣传,另外他创新,做的也确实不错。
最后一点很重要,贷后。银行机构确实把这个钱已经贷给了企业,企业对这个金融机构来讲面对巨大的问题就是监督。比如要对企业考察污染治理,可能最后排污少一点儿,等监察人员走了以后他又继续排放,这样造成实际上企业信誉。这样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应该是非常不客气的列入黑名单或者警告或者未来的放贷额度会增加你的成本。实际上,通过金融机构也好,绿色金融的手段也好,真正地来达到国家绿色转型,来促进企业的升级改造。从这个根上,你要不改就加大成本,最后银行机构不给贷款。
孙轶颋:不好意思,我是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我觉得绿色金融最大的痛处是自身的动力问题,这个动力不是靠社会责任解决得了的,把绿色金融分两块内容,一块环境社会责任问题,这个靠社会责任不行,靠什么?监管,法律,我们环境执法,把它罚的外部成本全部变成内部成本了,他当然就不会做污染问题了。还有我最近提出对领导责任的离任审计加上环境这一票,谁敢,这不是一个责任问题,这是你的义务问题,这是你的法律责任问题。
对于绿色投资如果靠社会责任它力度很薄的话它不持久,他做一两笔新鲜度过去以后他就不会做了。要做这个事情还是回到原始的两条,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这两条怎么做?所有的项目我把它归成三种类型,一种纯公益性的,它的外部性很高,公共产品,我经常接触的湿度地区保护,草原保护,这个让银行去投他都不会去投。还有很多好的项目,协鑫你不让写航区投银行都会去投,这不是我们要操心的,我们要操心的是介于公共性和它的商业性之间的一块。这块怎么解决?我们政府,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给商业性社会资本创造条件,创造好的条件,好的政策环境,好的税收环境,好的补贴之类的,然后把它外部性变成内部化,内部化以后让银行按照商业的规则,市场的规则去运行下去。这是应该要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政府要给企业创造绿色金融的条件,放管服的要求,但是不要干涉他,企业还是按照市场规律来。
王文:谢谢孙总不同意我的看法,我感到非常愉悦,论坛上有不同看法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儿。的确,绿色金融发展,任何一项事情要长足的发展,至少需要有三种里第一种动力就是激励。第二是惩罚,如果他不这么做就惩罚他。第三是榜样的力量。激励的力量来自于市场,绿色金融发展有更多的回报。惩罚来自于政府,政府规定很多政策、制度、法律,如果他做不到惩罚他,排污如果偷偷排就应该惩罚。第三榜样就应该来自于像张总这样的企业,我们有更多绿色金融企业的出现就有了榜样的力量。所以,是非常复杂的推动。
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前面两位优秀的女士主讲的时候都提到目前中国对外政策里第一外交政策就是“一带一路”,十九大以后,我们去年10月份以后“一带一路”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座的各位可能也会关注到,十九大报告中已经不再只是提“一带一路”倡议了,而是提“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不再是个倡议,更重要的“一带一路”也写入到了党章里了,说明国家的意志变成了一个党的意志,更加有利于执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的问题,我们先从田惠敏兄讲,我给你做个广告,刚刚他送我一本非常好的杂志叫《开发性金融研究》,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文章,大家都知道国开行是全世界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不知道数据准不准确,开发性的政策银行,国开行的体量等于全世界其他200家银行体量加起来还要再乘以2倍才是我们国开行的体量,这是据说的,说明我们国开行体量有多大。所以,我的问题先问田惠敏兄,在你看来绿色金融遇上“一带一路”我们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田惠敏:谢谢王院长对我们期刊做的宣传,至于体量两百个我一般对外说前三个,可能月往后提举量比较小,“一带一路”先叫战略,后来倡议,现在建设,越来越务实了,刚才特别提到这个杂志叫《开发性金融机构》,世行、复兴银行,包括前段时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丝路基金等等。为什么成立这种开发性金融机构?它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额、长期,还有一个微利。因为“一带一路”的五通里很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里包括能源,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量都是非常大的,这种金融,开放性金融其中有一个绿色金融这方面的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也好,建设也好,一般来说像商业银行它的资金来源的特点是通过储蓄,储蓄根据期限配比,他不会给你很长的期限,开发性金融可以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它更考虑的是一个长期的。所以,这样的话在“一带一路”过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就可以起到这么一个资金。大家知道“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整个基础设施这块占的里非常非常大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来看一看,大部分包括陆上的,包括海上的,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尤其陆路上自然生态都是比较脆弱的,海上东南亚由于温室气体效应,它的海岸线,岛屿淹没业面临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金融来支持“一带一路”什么样的项目呢?为国内的一些企业带来一些基金。上午我就听到协鑫老总,我听到一个数据,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这些国家做了一个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的统计是全球人均能源消费的一半,说明什么?就说有很大的潜力,有很多地方是没有电的,光伏企业就有机会。我简单说这些。
孙轶颋:我就一个词,“协同”。我们开了很多座谈会,了解“一带一路”大家的困境和挑战,我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协同,政府与政府之间要协同,我们外教部门,商务部门跟国外的政府能达成一定的协议,保证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有保驾护航的作用。企业有企业的协同,我们企业抱团走出去,能够有1+12的力量,企业不要相互恶性竞争,抱团走出去。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要协同,比如我们几年前工行跟南非标准银行有一个关于南非光伏的项目,中国的银行与国外的银行协同,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保险机构要协同,我们原来有一个座谈会上有个人极端,目前出去的风险很高,没有保险亏得可能性很大。所以,现在一般银行跟出口信保有一定的协同出去,或者我们企业跟一些商业的保险公司协同出去。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原来的不一样不是单打独斗,不是一家人出去,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协同作用,把我们整个工作推出去,这可能是将来“一带一路”上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制胜的一环境
王文:协同非常重要。
张利钧:我先回应一下绿色,回到租赁上,我个人理解绿色租赁传统的新能源、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没有污染的金融,我们还引申租赁业务能够加大使用频率,能够把存量盘活,我也给它引申成绿色概念的范围之内,我现在做的业务里除了这种新能源,围绕着过剩产能,过能产生通过我的金融工具,通过我的金融租赁可以把它激活,尤其跟着“一带一路”,把它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销售,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比如现在我们跟协鑫的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有所布局。另外,我的二股东徐工集团,总书记刚刚在徐工访问了一天的时间,而且现在银监局、银监会也很关注,徐工的工程设备销售也在“一带一路”,我们也是紧跟着布局。刚才孙总讲到的产融的协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你跟着我们工程企业,传统产业走出去的同时金融要跟得上,不然他出去没有金融服务,杠杆率低发展速度慢。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的时候你没有国际的保理机构,像汇丰、中信银行、花旗银行,没有合作我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发挥不了作用。在香港参加亚洲金融论坛探讨这个问题,如何围绕“一带一路”的契机,真正借助国际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大家的协同,未来“一带一路”上机会肯定非常多,围绕绿色大家大酉空间。
王文:的确。刚才三位嘉宾讲述了“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我举一个我自己个人的例子,大概是去年我去调研,关于光伏企业产能转移,产能合作,把这个搬移道路了土耳其,结果他说他2013年搬过去的,也是因为“一带一路”,第三年他就开始盈利,预期2017年盈利已经高过他在江苏的省会,我不说它的名字了,可能大家也都知道,发展非常好。所以,“一带一路”的的确确我们现在进入协同期,我也写过文章讲“一带一路”真正进入到精耕细作期,越精耕细作,“一带一路”恐怕做的越好,精耕细作的进程中绿色金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今天第二个研讨环节讲的以金带绿实际上聚焦在这个环节,过去绿色产业,绿色行业的发展发展得非常非常快,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这两天我特别感慨,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们学者经常鼓励我们要脚踏实地,要仰望星空。在座各位一定也跟我一样仰望星空,会发现我们北京一个久违的现象,今年冬天我们雾霾明显少了,当我们仰望星空发现真的看见星星了,北京的天空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星星了,我那天看到星星还数了二三十颗,内心充满激动。我相信未来无论是绿色金融行业还是绿色能源行业同样像我们头顶的星空一样,同样会越来越灿烂的。再次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前面两位做主旨演讲的女将,感谢你们。我们这节研讨环节到此结束,谢谢。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