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报:盛夏未闻“电荒”
盛夏未闻“电荒”
工业用电疲软印证经济增速放缓
《西部商报》2013年7月31日A18版
高温来袭,未闻“电荒”
过去的一周(7月23日~28日),全国迎来大范围高温天气。江南大部、重庆等地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
随着气温上升,电网负荷持续攀升。国家电力调控中心数据显示,24日~25日,全国日发电量两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25日达168.67亿千瓦时。
季节性因素令居民用电量增长,并不代表总体用电情况好转。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用电量下降,今年恐怕已经不需要拉闸限电,而入夏以来也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听到各地闹“电荒”的消息。
国电集团浙江分公司党组书记曹沂就表示,总体来看,浙江一带今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用电量也受到影响,全年用电量相对比较充裕,“即便是用电紧张,现在电网也一般不采取简单的拉闸限电方式,而是通过负荷控制、有序用电的方式进行优化调度,以避免拉闸限电现象。不过到了夏季,尤其是华东地区面临红色警报,连续超过40摄氏度,用电肯定会紧张一些,发电企业的压力也会增大”。
中电联近日有报告提出,上半年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富余较多,华东区域个别省份在1月和6月出现过错峰限电。据记者了解,截至24日,浙江7月份累计外购电量66.92亿千瓦时,环比增长41.6%,供需矛盾相对突出,采取了错峰用电措施,主要原因也在高温。但其他省份的缺口都不大。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判断,在高温天气影响下,三季度用电量增速将比二季度有所回升,四季度将比三季度有较大回落。
高耗能行业影响力下降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表示,除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外,2、3月份气温偏高,采暖负荷没充分释放,同时也因实施阶梯电价,居民更加注重节约用电,加之中央八项规定,商业用电增长减缓等原因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并没有大幅增长。
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2.5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6月进入夏季后,全社会用电量43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同期仅高2个百分点。具体到各个领域,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高速增长势头,第三产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传统上占用电量最大比例的第二产业,用电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量5.1%的增速,仅为4.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22个百分点。
工业及制造业用电增长均为4.8%,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重点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增长4.2%、用电占比同比降低0.35个百分点。这显示,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低于工业用电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低于第二产业增速,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的阶梯结构。中电联报告认为,这反映出我国在调结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三大产业和居民用电量中,只有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其他都略有下降。一般而言,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多,高耗能产业又占工业用电的60%左右,是拉动用电量增速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今看来,高耗能行业已经无法拉动整体用电量。
没有“电荒” 发电企业也犯愁
一名地方供电公司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据其观察,地方之间用电量增速的区别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关系。这位人士所在的市以旅游、产品简单加工产业为主,今年上半年用电量比往年只是正常增长,隔壁市以钢铁工业为主,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在2011年曾攀升至10亿度以上,但2012年下滑至10亿度以下,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持续不景气,用电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名供电公司人士还称,今年没有听说“电荒”,经济增长乏力,发电企业反而较为发愁。
伴随着重化工阶段走向结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曾公开表示,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将继续降低,即用电量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趋于下降。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比重下降跟经济转型的关系并不大。“因为经济转型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某一年的问题,况且转型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也就是说今年跟去年相比,重工业在结构上是没有差异的,只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生产少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