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有8项关键因素

能见APP 2021年7月16日 461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调,也对我国能源清洁开发和消费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费。

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要求,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于7月16日在天津市联合举办“2021天津储能发展论坛”。

论坛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中电联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

此次论坛邀请了政府部门、院士、行业专家、电网企业、储能企业、新能源企业、储能投资企业等嘉宾参加。能见App全程图文直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节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天津市举办的储能发展论坛。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有点变化,想在更广范围里,看一看未来的电力发展情形,以及我认为和储能技术很相关的氢能技术的应用情况。

各位领导致辞里都说得很清楚,就是习主席历史性的讲话:2014年,我们提出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去年9月,我国提出了3060的“双碳”目标。去年12月,我国又提出2030年的关键指标,就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月15日总书记的讲话,我概括一下是落实两个构建:一个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另一个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对我们搞能源,搞电力的广大工作人员和广大的从业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的担子,让我们去完成这样一个新型能源的构建。

 “双碳”目标之下,电力系统将怎样发展?前面已经做过了三个情景,“双碳”目标没有提出来以前,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工作。“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的情景有三个参数,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是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我们国家消费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这三项都转化成标准煤总量是多少?2020年是49.8亿吨。希望在203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能够达峰。刚才工信部的领导讲节能,节能充分发挥作用以后,我们消费的能源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

第二个是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占比。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25%左右,希望2020年达到15.8%,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增长。

怎么实现?主要要通过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来实现。我们统计了历年来的数据,其中90%以上是非化石能源的发电,包括风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通过发电来实现这个目标。

第三,全社会的用电量。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是怎样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增长?从现在起到2060年,全社会的发电量和用电量要提高一倍,现在是7.5万亿千万时,2060年是15万亿千万时。这就意味着要翻一番,这个数字是否保守?后续的情景分析需要做更高的需求计划。

下面我根据三个基本的参数的设定,配合其他的一些参数,做模型计算。模型计算的结果,一个是发电装机总量是多少,非化石能源占多少,风光占比是多少。其中对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的模型计算,包括核电,水电和风光电都算上,比例占得很高,最后要到90%以上。

第二条模拟计算的曲线,是风电+光伏。现在的新能源主体,目前来说主要还是指风电和光伏这两家。这两个加起来,到2060年要到80%。而煤电要很快的下降。

从发电量的结构看,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目前来说是30%多。目前风光发电量的占比是9.5%,差一点就到10%,还没有到10%,量还是很小的。

到2025年希望达到15.5%,2030年希望达到21.8%,到了2050年希望到43.4%,2060年超过60%,这个比例是相当高了,要达到碳中和,没有这么高比例,谈不上新能源为主体。

还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仅是电力系统的碳排放,天然气、石油等这些非化石能源,它们燃烧以后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开汽车也是燃烧。希望在2027年能够达峰,我们的目标是2030年。

电力的排放,煤电+天然气发电加起来大概占不到40%,所以电力部门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主要是煤电的排放,天然气发电排放的量要小一些。

2020年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能源消费总量接近50亿吨,非化石能源比重接近16%,我们的目标是15%,这是十三五的规划。社会用电量7.5万亿一年,人均5327千瓦小时。煤电的装机容量49.9%,差不多50%,我们是第一次降到50%以下,每年是要下降的。发电量是60.7%,我们现在用的电里面60%是煤电。2030年希望能源消费总量是59亿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是25%,全社会用电量是5.9万亿,人均用电量是7400多度。煤电装机容量还不小,11.47亿千瓦,占30.7%,什么概念?我们去年是10.8亿,这个数比我们去年还多了,“十四五”期间可能要涨,十五五可能要平滑一点,煤电装机容量还是很大的。但是发电量和运营小时数降低了,为什么降低呢?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它的调节,煤电发电量是44%,这个降低趋势是正常的。光伏装机容量是16亿千瓦。

2060年我们算的情景是比较激进的情景。装机容量,非化石能源占94.4%,风光装机占79.7%,可以说比较高了。煤电的装机才7000多万,气电是3亿,天然气还是要发展的,因为排放是比较低的。发电量也比较少,煤电占1.5%,气电占5%。非化石能源占92%,风光占了60.7%,上面就是我们算的情景之一。

我做了几年的新一代电力系统,现在提出来是新型电力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号召之下,我们怎么考虑电力系统的发展?考虑有八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技术,一个是新能源发电,有一个提法叫电网支持型新能源发展。

第二,电力电子技术,因为新能源可以说绝大部分都要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到电力系统,接到电网里去,你的电力电子,从材料和元器件出发,要升级。

第三,新型电力系统本身要有新的系统技术,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适应,一个大的变革之下,我们理论上要进行升级,具体的一些分析、控制和保护要有变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储能,下面是安全、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技术,首先要安全,再就是要高效、低成本和长寿命,具体怎么做,我们的会议也会讨论。

还有一个就是清洁、高效、低成本的储运、转化和应用技术,作为能源电力领域来说,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储能手段,包括短期的储能,长期储能,跨季节的储能。这两个技术是相互联系的。搞储氢和制氢,非化石能源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除这几点之外,另外还有数字化、综合能源技术、电力市场因素。

一个总的概念,就是希望我们将来要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包括水电、光伏、太阳能制氢,氢的问题就是不便于储存,不便于运输,或者代价比较高,怎么解决?科学家研究的办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里院士的团队在研究这个东西,这里面的一些公式和化学反应。

甲烷本身是天然气,中国天然气管道就可以运输,甲烷就很方便,可以用汽车运输。氨的含氢量比甲醇要高,进一步可以作为化工燃料,国外有团队正在研究怎么拿来作为动力,甚至汽车的动力,发电的动力。这都是有前景的。这些都要,所以在解决储存问题,解决运输,解决安全问题。

可再生能源制氢,风电和光伏的制氢,能不能跟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在成本上是不是具有竞争力的?这个取决于光伏发电的电价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现在最新的报价,在青海是1.47毛一度电,引起了轰动。比3毛钱的成本还低很多,所以我觉得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来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光伏和发电,制氢的成本可以和天然气相比,进一步和煤制氢来较劲,碳排放要花钱,就更具有竞争力。

作为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的探索,与终端消费分布式综合能源单位,我起名叫IEPU,生产端是IECU,这两个搭配起来,这样就可以应对将来的新能源清洁电力系统的运行。当然这是一个设想,这个方案还是纸面上的,希望将来能够做一些更进一步的研究。谢谢大家!

(文章未经嘉宾审核,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