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秦岭腹地 古镇华阳

国网陕西电力 2018年10月10日 284

在中国的版图上,秦岭是一条天然而美丽的分界线。它横亘东西,兼具北方的壮美和南方的柔美,雄伟又不失灵秀,广袤又极其雅致,既有原始的质朴,又充满神秘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被誉为"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位居秦岭腹地,在太白山南坡,距陕西洋县县城78公里,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连接秦岭南北的傥骆古道从此而过。华阳古镇是汉代以来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现在还保存着完好的汉唐时期古栈道遗址、傥骆古道遗址、明清建筑古戏楼、明清古街、华阳古塔等一砖一瓦,隐藏着多少过往故事。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华阳古镇就形成了较大集镇,唐宋设县治,当时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始于汉代、兴于唐宋的傥骆古道与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并称为穿越秦岭的四大古道,是历史上长安通往蜀地和大西南各地的交通咽喉。华阳县城墙的残垣轮廓尚在,宋元时期建造的华阳镇古塔和古戏楼古色古香。古镇人家门楣上都有匾额,如奕代流芳、大德人家、缆笼松茂等,尽显厚重的历史文化。

墨绿色的木板门,灰色的瓦,恬静的街道,奇异的版画,精湛的木雕,是深山中罕见的明清时期古镇风貌,至今保存完好。古镇民风淳朴,田园风光秀美,镇内水系蜿蜒,构成奇特的船形风貌。秦蜀古栈道和铺板老街尚在,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瑰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古镇散发着灼灼光芒。曾有文人墨客路过华阳,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舟,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道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华阳气候温润,生态和谐,山里地形复杂、千峰竞秀,林海苍茫,气候差异明显。景区内有种子植物2039种,脊椎动物248种,被誉为秦岭野生动物的乐园。被称为"秦岭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看百花夏踏青,秋拾百果冬观雪。华阳景区内崇山峻岭与飞瀑流泉交错分布,奇花异草与珍禽异兽共存共生。阳春时节,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彩蝶四处飞舞;炎炎夏日,四野滴翠,清风徐来,如置身天然氧吧;金秋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目五彩斑斓;隆冬岁月,银妆素裹,粉堆玉砌,一派北国风光。游人经常可见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游走于河谷,爬树戏水,毛色金黄的金丝猴群居于密林,腾跃攀援,雄壮的羚牛成群,撒欢山野,还有朱鹮翩翩飞舞,徘徊于流涧之上。古镇上小桥流水,石板街、青瓦房古香古色,游人可在街头体验唱戏、说书、杂耍卖艺、花轿迎亲等民俗活动。不远处的群山如绿色的海洋,古镇形似静静的小舟,俨然一幅优美的画卷。

华阳古镇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三山对峙,两河并流,青山为屏,盆地为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古街区泊于青山秀水之间。这里空气湿润,水分不易蒸发,有利于鸟兽栖息繁衍。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天的澄净、山的巍峨、林的静谧,还能在田埂之间,寻觅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田园风光,品尝当地的山野菜和华阳招牌菜豆豉腊肉、酥肉汤锅、神仙豆腐等美味佳肴。

当你走进华阳古镇,就犹如走进了天然氧吧,可以尽享人在道上行、道在林中转的浅山美景。空气中夹杂着微雨的清新和山花的清甜。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感受千年古镇,品味汉风唐韵,领略到了傥骆古道的繁华景象,秦岭深处的小镇竟如此热闹。

2018年9月28日《国家电网报》7版

奕代流芳 / 观雪 / 林海 / 徐来 / 华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