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四个年轻人的早春故事》
2月25日第一版
京津冀协同发展
2·26重要讲话5周年特别报道
四个年轻人的早春故事
──我市统筹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剪影
人物:许家珲
关键词:改革先行
许家珲36岁,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的员工。今年1月,他抽调到工信局“1001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协调、联络全市相关各部门。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周末,他一天都没休。16日他参加了市工信局举办的“双万双服促发展”工作部署会,17日他回到电力公司值班。
“1001工程”是我市与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5月共同决定实施的,意欲争取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在津追加投资到643亿元,从而在建党100周年时在天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故取名为“1001工程”。
“全市18个委办局、16个区政府参与到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中来,明显感到各部门的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在这种好的环境下,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也进一步加快,更好地以智慧能源支撑天津智慧城市建设。”许家珲说。
市工信局相关人士介绍,在“1001工程”中,审批流程优化成效明显,仅推行规划和土地审批流程“串改并”,就节约项目前期准备时间2至3个月。工程实施以来,大力推行“企业承诺、以函代证、容缺后补”,共核发前期工作函、规划意见函等“以函代证”66项,容缺后补先行核发许可手续6项。
2018年,我市“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五减”改革加快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提效扩容,实现“24证合一”。推出承诺审批事项近700项,审批办理时限大幅缩短;9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
国家批复京津冀三省市共同推动的18项改革举措中,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土地占补平衡、高企认定等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2018年,我市市属国企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6家企业成功实现集团层面混改,125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完成混改,3个企业股权重组整合项目顺利实施。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年轻人的故事还在继续……